位於新加坡西部的
大士南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從外觀看
除了高聳的煙囪
這座位於工業園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與普通工廠無異
煙囪口幾乎看不到明顯的煙霧排放,發電廠內也幾乎聞不到異味。新加坡大士南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高級經理黃華榮笑稱:「我們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其實比一般工廠還乾淨」。
當然對於一間垃圾焚燒發電廠來說,僅僅做好這些「表面功夫」還不夠。從合理的規劃、先進的技術,到高標的排放、嚴格的監管,再到信息的公開、公眾的教育等等,黃華榮說:「這些從技術上看並不複雜,但難的是始終如一的貫徹,整個系統的高效運行,以及對細節的注重」。
新加坡處理垃圾的核心經驗,恐怕就在於此。
新加坡國土面積約710平方公裡,尚不足廣州面積的1/10大,人口卻有531萬,人口密度是廣州的4倍多。而根據2013年的統計數據,新加坡每天產生垃圾約21000噸,對於這個「彈丸之地」來說,「如果不經處理直接填埋,那我們新加坡很快就沒地了」,黃華榮說。
「焚化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使垃圾體積大幅減小」,黃華榮為算了一筆帳,目前新加坡每天產生的垃圾中,約61%進行再循環利用;而約3%、即550噸左右的垃圾既不可回收,也無法焚燒,因而只能直接填埋;而剩餘的36%、即約7700噸,全部通過焚燒處理,而焚燒後的餘燼垃圾僅約1800噸。也就是說,雖然新加坡每天產生的垃圾多達21000噸,但最終填埋的量僅約2300噸,大大節約了土地資源。
走進大士南焚化廠的垃圾抓斗操作室,一位工作人員正在抓取垃圾投入焚燒爐內。這位工人已在大士南焚化廠服務多年,動作嫻熟。他介紹,抓斗一次抓取近8噸垃圾,投入焚化爐入口後,再一點點推進焚化爐內,「這樣可以防止一次性投入垃圾太多,積壓在一起燃燒不充分」。
一旁的黃華榮也介紹了焚化爐運作的過程:先是點火,使爐內溫度升高到800攝氏度,然後再投入垃圾,這時候垃圾本身燃燒也會產生熱量。「焚燒爐內的溫度會保持在850-1000度,這是為了垃圾的充分燃燒,是減少二噁英等有害物質的產生的關鍵。因此一旦監測到爐內溫度降低,焚燒爐就會補充燃料,以提高溫度」。
生活垃圾往往含水量較大,不要小看了它的用途。垃圾槽中滲漏出來的廢水會在槽內噴灑以除塵;焚燒中產生的水蒸氣則會通過蒸汽渦輪發電機進行發電。黃華榮介紹,大士南焚化廠每天可以發電1600兆瓦,其中20%自用,80%可以輸入電網。而最後剩下的廢水則會經過初步處理後送汙水處理廠。
焚燒產生的廢氣則經過三個步驟處理:一是通過高壓靜電除塵器過濾掉約90%的粉塵;二是注射熟石灰粉來處理氯化氫和二氧化硫;三是在過濾袋上使用催化劑分解二噁英。最終使得排放的氣體中,二噁英少於0.1納克/立方米,粉塵少於5微克/立方米。
此外,垃圾焚燒的廢渣,也會利用磁鐵分離器吸取其中含有的廢鐵,最後才送到實馬高岸外埋置場填埋。
黃華榮介紹,大士南焚化廠一共有6個焚化爐,通常會有5個焚化爐作業,另一個則停工檢修,「一般一臺焚化爐操作8000小時,就會進行一個月的檢修」,「因此自2000年以來,整個焚化廠運作良好,沒有出現過重大事故」。
堅持綠色發展 留住綠水青山——
肇慶環保能源發電公益宣傳
▼▼▼▼
訂閱點擊頂部標題下方 高要廣播電視臺
分享點擊右上角按鈕
投稿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新聞爆料,隨時隨地
報料熱線:18807581059
郵箱地址 :gytvbxgz@163.com
您的報料一經採用我們將給予30-80元話費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