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保網訊:記者昨天獲悉,江蘇常州新北區在濱江經濟開發區啟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一期投資達4.19億元。該環保項目由常高新集團創新投融資方式,以政府和企業合作共贏的「PPP」模式實施,不僅降低了政府財政負擔,還將提高項目運行水平,並有效降低合作企業的運行成本。
據了解,市區每天大約產生垃圾2800-3500噸,年均增長約10%。而我市現有3個垃圾處理終端:一個位於遙觀,光大環保垃圾焚燒發電廠日均處理1050噸;一個位於牛塘,綠色動力垃圾焚燒發電廠日均處理1350噸;還有一個是夾山垃圾衛生填埋場,去年平均每天處理500噸。
今年5月份以來,生活垃圾增長較多,新北區每天達到600噸,全市每天進入填埋場的垃圾1000噸以上。為實現生活垃圾全量處理目標,新北區今年在濱江經濟開發區啟動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
據介紹,該項目設計總規模為2臺400噸焚燒爐,日處理垃圾800噸,年均發電1.05億千瓦時,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簡便化、資源化處理。該項目由新北區城建局、常高新集團和光大國際三方採用最新的PPP模式建設運營。常高新集團接受區城建委託,採取公開招標方式選定與光大國際共同投資建設該項目,其中常高新佔股40%。項目建成後,建設方在30年特許經營期內,通過向政府部門收取每噸垃圾54.5元處理費以及發電上網的收益,回收投資。
常高新集團副總經理張豔介紹說,所謂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就是將政府的生活垃圾處理責任以特許經營權方式,轉移給常高新和光大國際共同組建的企業,政府與企業間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係,並通過籤署合同,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順利完成。這一方式,既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又減小了企業的投資風險,最終通過合作使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據悉,區城建部門在項目前期不必支付任何費用,今後每噸垃圾54.5元的處理費,也比目前的同類項目降低了40%。
連結
PPP和BOT的區別
PPP是指政府與企業籤訂長期合作協議,授權企業代替政府建設、運營或管理基礎設施(道路、橋梁、電廠、水廠等)或其他公共服務設施(醫院、學校、監獄、警崗等),並向公眾提供公共服務,有合資模式、直接購併、純民營模式等;而BOT是指政府通過特許權協議,授權民營機構進行項目(主要是基礎設施和自然資源開發)的融資、設計、建造、經營和維護,專營一定期限後移交政府。
原標題:焚燒發電:採用PPP模式建設運營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