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城區北高鎮埕頭村,有個民間黃金珠寶博物館,館內展示著各種照片資料和打金器具,呈現近代北高黃金珠寶商從走街串巷到駐點加工、從小作坊生產到品牌化經營的發展歷程。
北高是莆田黃金珠寶的發源地,該鎮目前有7萬多人從事這個行當,佔全鎮就業人數的70%以上。北高人的企業註冊了73個黃金珠寶品牌商標,其中,中華老字號1個、中國馳名商標6個、中華金銀珠寶名牌3個。2014年,北高鎮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黃金珠寶首飾之鄉」稱號。
莆田人多地少、資源貧乏,素有向外發展傳統。改革開放以來,全市有60多萬鄉親在外打拼,創辦了數萬家各類企業,涉及建材、珠寶等行業,形成了頗具規模的金銀珠寶商團等。
莆田本土現有黃金珠寶企業1000多家,年銷售額80多億元,主要分布於埕頭村和上塘村,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其中上塘珠寶城是國內第三大銀飾珠寶交易市場,集聚了169家生產企業,年產值70多億元,能出產3萬多款產品,涵蓋傳統銀飾品、金鑲玉等門類的五大系列,遠銷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另一數據顯示,在全國黃金珠寶行業中,莆籍經銷商超過2萬家,年銷售額近2000億元,佔全國一半以上。可見,與建材、醫療等產業一樣,莆田的黃金珠寶產業也是牆內開花牆外香。
但目前,全國黃金珠寶行業正面臨調整。以全國最大的黃金珠寶生產和交易市場深圳水貝為例,近年來,當地開始調整產業政策,加上房價、租金、用工等成本高企,在水貝租一個不到100平方米的展廳,每月租金要30多萬元。許多企業紛紛轉移,尋找新的落腳點。
莆田黃金飾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林若祥介紹,在行業的整合機遇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複雜化,全國許多地方都在興建產業園、特色小鎮,築巢引鳳,隨時準備承接黃金珠寶企業的到來。
這,給了莆田吸引黃金珠寶行業回歸的機遇。如何將金銀飾品這一「莆田人的產業」變成「莆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