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盜攝,好好享受
本文演唱會圖片來自星野源微博
@星野源GenHoshino
這個月裡有好幾次我都想寫下些什麼來紀念我這些獨一無二的心情,但這種亦真亦幻的不真實感卻又讓我不知從何說起。
在11月即將過去的秋末初冬,那些久久不能平復的心情我最終還是決定寫下來,寫下那些我不曾預料的相遇,寫下那些我明明經歷卻仿佛失憶的美好。
人生的大起大落,痛苦是必然,但我只想記住美好。
11.23的演唱會後勁有這麼大我是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看之前想不到,看的時候想不到,看完了如今還是不能走出來的我仍舊想不到。仿佛一場live就把我的世界整個給改變了,或許也沒有那麼誇張,但確實讓那個手足無措的我感受到了炙熱的光芒。
那麼,從認識星野源開始說起吧
我知道星野源這個名字的原因,和絕大部分人並無不同,因為2016年大火的《逃避可恥但有用》(以下簡稱《逃恥》),在2017年冬天的時候我抱著看gakki(新垣結衣)的心態去看《逃恥》,卻意外地被治癒,意外地喜歡上了星野源。
於是去聽《戀》,去聽《哆啦A夢》,然後評論裡多多少少了解了一點他的經歷好像我也就這麼一直不溫不火地關注著他。
2018年7月的時候,在經歷了研究生第一年的沉痛打擊後,我看了第二遍《逃恥》,我也再一次被治癒。對於日式雞湯的喜愛,到現在也不曾改變。
8月的時候,《一半,藍色》的主題曲《Idea》發布,那時候只覺得一如以往地好聽。夏天結束的時候我就仿佛再也沒遇到過好事發生,看著自己的人生就這麼起起落落落落落落,好像不知不覺,也好像後知後覺,掉進了日劇的大坑。
再後來,我依舊是不溫不火的路人粉狀態,也會關注他的動態,雖然或許不那麼全面和及時。直到2019.10.14的時候在微博偶然發現,星野源要來上海了。
那時候就是想,想要見他一面,想要聽他唱歌,想要去現場感受,想要和那個曾經在我覺得生活艱難時給予我力量的人說一聲謝謝。那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一切會變成如今這樣,變成了一場我不願醒來的夢。
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有了期待,開始加了群,開始去聽他更多的歌,開始去學《戀》舞(雖然最後沒有學完),和粉絲一起聊天也更多地去了解這個人,一起在群裡期待著這更多的人的到來。
我想我總歸是群居動物的,哪怕近年來變得越來越宅,但還是會喜歡熱鬧。也或者我一直不變地喜歡著小範圍的熱鬧。人太少會冷清,人太多會聒噪。有些像當年田田寫的,只是原話記不清了,大意是喜歡走在人群中的感覺,不會覺得孤獨但也不必有太多交流。
但是啊,我真的很開心因為這場live重新認識了他,很開心因為這場live認識了很多很多超可愛的小夥伴們。我這兩年來沒遇到過幾件好事,身邊有太多可愛的人在告訴我我是被愛著的,就讓我覺得那些不幸也並非不幸。
或許是因為這次演唱會我差點沒有去成,或許是因為雖然去成了但依舊步履匆匆,或許是因為第一次聽日星的live,第一次high到全身酸痛,或許是第一次這麼強烈地感覺臺上那個閃閃發光的人知道一切。
單論時間,從2008年第一眼淪陷開始,我追星的時間也將近十二年了。只是少年時代的壓抑與克制,在後來我面對生活的巨浪時終於爆發了。仿佛是兩塊夾板,過去的遺憾與未來可見的苦痛與不自由讓我開始去尋找那些光芒。
這些日子我也常常會想起《請回答1994》裡的潤真,那個看起來文靜的小小的女孩,那個在演唱會上爆發出巨大能量,在偶像隱退時不吃不喝的女孩。
追星的快樂,大概也只是在能力範圍內給自己尋找快樂的一種方式,是想要追尋著那個閃閃發光的人,想要成為那樣閃閃發光的人。為了在黑暗裡找一束光。也正如所有事情都有好與不好一般,但是我卻就這樣沉溺在那一束光芒裡了。
演唱會出來的時候悵然若失,一直在鼓掌,一直在蹦,一直在吼。然後反反覆覆回味卻仿佛已然失憶,但是卻怎麼也走不出那溫柔而熱情的夜晚。
我還沒來得及預料就突然開場,沒想到《pop virus》後面緊跟著就是《sun》,而失憶的我在那一句「Hey J」時候才反應過來這首是《sun》啊。
我想要看清他眼鏡後的眼睛,只是深色的鏡片偏偏又反光。
但那又怎樣呢,還是一起尖叫,一起跳,一起喊。
他拿出那塊被我們戲稱很像抹布的藍色毛巾擦額頭上的汗,感覺空氣裡都是他的溫柔。而我哪怕只穿著短袖也依舊在臺下熱出一身汗啊。
直到現在,演唱會結束四天了,我們還是會在群裡一起回憶那天的種種,就像那天還沒結束,我們依舊有夢可做。
可是很多場景我真的記不清了,但仿佛失憶的我也還有些什麼仍舊記得。
我記得《櫻之森》的小提琴與大提琴。
我記得《哆啦A夢》的時候和他一起蹦著喊「哆哆哆哆哆哆哆哆哆 哆啦A夢」。
我記得他說在這裡是他第一次唱這首歌,然後響起《Ain’t Nobody Know》,就是我們猜了半天到底《無人知曉》是什麼的《Ain’t Nobody Know》啊。
我記得《Same Thing》的時候開始還忐忑他會怎麼處理「fuck you」,結果臺上臺下對吼,仿佛要比誰的聲音更大,「wabisabi」的時候,也是互相拼命地吼啊。
我記得《戀》響起的時候我都沒回過神來,然後就用眼睛瞟著旁邊人跟著跳,他看向我們這邊的時候,我偏偏手足無措。但是間奏他跳的真好啊,白色的襯衫和他一樣閃閃發光。
我記得《Idea》的鑼最後他敲了很多很多下,那時候我想,啊我聽到《Idea》的現場了啊,我見到鑼了呀。
我記得《Weekend》的時候感覺很驚喜,也是真的不想結束啊。
還有很多啊。
他在開口說中文之前還會有些誇張地給自己打氣,但是他的中文發音真的很不錯。
他會問我們「吃」的讀音,但是還是會把「chi」念成「ci」。
他會掏出小紙條念「耿直boy」,雖然他念成了「gen ji boy」。
他會笑到在地上打滾,可愛到不行。
他會站到舞臺邊上和我們對視,那麼,笑顏相見。
安可只唱了一首《hello song》,但是唱《hello song》真的很開心啊。
我記得他說了很多句「上海」,記得他用中日英三種語言說了很多句「謝謝」,是真的很開心吧,彼此的心意都互相傳達到了。
還是有很多很多的細節沒有寫到吧,我仿佛一條金魚,在走出場館的時候,除了記得手掌的腫痛,什麼都忘得一乾二淨。
然後看他一條又一條地發微博,他發應援物,他說謝謝上海,他說還會再來。
拒絕盜攝,好好享受
本文演唱會圖片來自星野源微博
@星野源GenHoshino
這個月裡有好幾次我都想寫下些什麼來紀念我這些獨一無二的心情,但這種亦真亦幻的不真實感卻又讓我不知從何說起。
在11月即將過去的秋末初冬,那些久久不能平復的心情我最終還是決定寫下來,寫下那些我不曾預料的相遇,寫下那些我明明經歷卻仿佛失憶的美好。
人生的大起大落,痛苦是必然,但我只想記住美好。
11.23的演唱會後勁有這麼大我是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看之前想不到,看的時候想不到,看完了如今還是不能走出來的我仍舊想不到。仿佛一場live就把我的世界整個給改變了,或許也沒有那麼誇張,但確實讓那個手足無措的我感受到了炙熱的光芒。
那麼,從認識星野源開始說起吧
我知道星野源這個名字的原因,和絕大部分人並無不同,因為2016年大火的《逃避可恥但有用》(以下簡稱《逃恥》),在2017年冬天的時候我抱著看gakki(新垣結衣)的心態去看《逃恥》,卻意外地被治癒,意外地喜歡上了星野源。
於是去聽《戀》,去聽《哆啦A夢》,然後評論裡多多少少了解了一點他的經歷好像我也就這麼一直不溫不火地關注著他。
2018年7月的時候,在經歷了研究生第一年的沉痛打擊後,我看了第二遍《逃恥》,我也再一次被治癒。對於日式雞湯的喜愛,到現在也不曾改變。
8月的時候,《一半,藍色》的主題曲《Idea》發布,那時候只覺得一如以往地好聽。夏天結束的時候我就仿佛再也沒遇到過好事發生,看著自己的人生就這麼起起落落落落落落,好像不知不覺,也好像後知後覺,掉進了日劇的大坑。
再後來,我依舊是不溫不火的路人粉狀態,也會關注他的動態,雖然或許不那麼全面和及時。直到2019.10.14的時候在微博偶然發現,星野源要來上海了。
那時候就是想,想要見他一面,想要聽他唱歌,想要去現場感受,想要和那個曾經在我覺得生活艱難時給予我力量的人說一聲謝謝。那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一切會變成如今這樣,變成了一場我不願醒來的夢。
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有了期待,開始加了群,開始去聽他更多的歌,開始去學《戀》舞(雖然最後沒有學完),和粉絲一起聊天也更多地去了解這個人,一起在群裡期待著這更多的人的到來。
我想我總歸是群居動物的,哪怕近年來變得越來越宅,但還是會喜歡熱鬧。也或者我一直不變地喜歡著小範圍的熱鬧。人太少會冷清,人太多會聒噪。有些像當年田田寫的,只是原話記不清了,大意是喜歡走在人群中的感覺,不會覺得孤獨但也不必有太多交流。
但是啊,我真的很開心因為這場live重新認識了他,很開心因為這場live認識了很多很多超可愛的小夥伴們。我這兩年來沒遇到過幾件好事,身邊有太多可愛的人在告訴我我是被愛著的,就讓我覺得那些不幸也並非不幸。
或許是因為這次演唱會我差點沒有去成,或許是因為雖然去成了但依舊步履匆匆,或許是因為第一次聽日星的live,第一次high到全身酸痛,或許是第一次這麼強烈地感覺臺上那個閃閃發光的人知道一切。
單論時間,從2008年第一眼淪陷開始,我追星的時間也將近十二年了。只是少年時代的壓抑與克制,在後來我面對生活的巨浪時終於爆發了。仿佛是兩塊夾板,過去的遺憾與未來可見的苦痛與不自由讓我開始去尋找那些光芒。
這些日子我也常常會想起《請回答1994》裡的潤真,那個看起來文靜的小小的女孩,那個在演唱會上爆發出巨大能量,在偶像隱退時不吃不喝的女孩。
追星的快樂,大概也只是在能力範圍內給自己尋找快樂的一種方式,是想要追尋著那個閃閃發光的人,想要成為那樣閃閃發光的人。為了在黑暗裡找一束光。也正如所有事情都有好與不好一般,但是我卻就這樣沉溺在那一束光芒裡了。
演唱會出來的時候悵然若失,一直在鼓掌,一直在蹦,一直在吼。然後反反覆覆回味卻仿佛已然失憶,但是卻怎麼也走不出那溫柔而熱情的夜晚。
我還沒來得及預料就突然開場,沒想到《pop virus》後面緊跟著就是《sun》,而失憶的我在那一句「Hey J」時候才反應過來這首是《sun》啊。
我想要看清他眼鏡後的眼睛,只是深色的鏡片偏偏又反光。
但那又怎樣呢,還是一起尖叫,一起跳,一起喊。
他拿出那塊被我們戲稱很像抹布的藍色毛巾擦額頭上的汗,感覺空氣裡都是他的溫柔。而我哪怕只穿著短袖也依舊在臺下熱出一身汗啊。
直到現在,演唱會結束四天了,我們還是會在群裡一起回憶那天的種種,就像那天還沒結束,我們依舊有夢可做。
可是很多場景我真的記不清了,但仿佛失憶的我也還有些什麼仍舊記得。
我記得《櫻之森》的小提琴與大提琴。
我記得《哆啦A夢》的時候和他一起蹦著喊「哆哆哆哆哆哆哆哆哆 哆啦A夢」。
我記得他說在這裡是他第一次唱這首歌,然後響起《Ain’t Nobody Know》,就是我們猜了半天到底《無人知曉》是什麼的《Ain’t Nobody Know》啊。
我記得《Same Thing》的時候開始還忐忑他會怎麼處理「fuck you」,結果臺上臺下對吼,仿佛要比誰的聲音更大,「wabisabi」的時候,也是互相拼命地吼啊。
我記得《戀》響起的時候我都沒回過神來,然後就用眼睛瞟著旁邊人跟著跳,他看向我們這邊的時候,我偏偏手足無措。但是間奏他跳的真好啊,白色的襯衫和他一樣閃閃發光。
我記得《Idea》的鑼最後他敲了很多很多下,那時候我想,啊我聽到《Idea》的現場了啊,我見到鑼了呀。
我記得《Weekend》的時候感覺很驚喜,也是真的不想結束啊。
還有很多啊。
他在開口說中文之前還會有些誇張地給自己打氣,但是他的中文發音真的很不錯。
他會問我們「吃」的讀音,但是還是會把「chi」念成「ci」。
他會掏出小紙條念「耿直boy」,雖然他念成了「gen ji boy」。
他會笑到在地上打滾,可愛到不行。
他會站到舞臺邊上和我們對視,那麼,笑顏相見。
安可只唱了一首《hello song》,但是唱《hello song》真的很開心啊。
我記得他說了很多句「上海」,記得他用中日英三種語言說了很多句「謝謝」,是真的很開心吧,彼此的心意都互相傳達到了。
還是有很多很多的細節沒有寫到吧,我仿佛一條金魚,在走出場館的時候,除了記得手掌的腫痛,什麼都忘得一乾二淨。
然後看他一條又一條地發微博,他發應援物,他說謝謝上海,他說還會再來。
應援組真棒啊,應援組的努力得到了回應,他全都認真地看了啊。
之前所有的顧慮與不安,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然。
應援組在送給他的禮物的扉頁引用了一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讀到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有著溢於言表的感動吧。
想說的話太多太多,怎麼也說不完的吧。想要停下的時候也總覺得還有很多沒來得及說。
就像沒有料到會這麼久還沒辦法回過神來,一遍一遍地去聽演唱會上唱過的歌,一遍一遍地看他發的微博。
前不久看的夏季日劇《蟬男》裡有一句臺詞我很喜歡:「想見的時候就去見吧,不然的話會後悔的。」
想見的人能見到,真的太幸運了。見完之後,更想要下一次相見。
他在演唱會的最後說,笑顏相見。一定會的,下一次再見一定是更好的相見。
謝謝因為這一次演唱會而遇到的所有人,沒有你們不會這樣難忘。謝謝你們帶來的美好夜晚,這一腔的熱血足夠我再走很久很久了。
曾經抱著這輩子唯一一次相見的心情去見他,現在又有了再見的希望,我想這是我們不曾預料的驚喜。
那麼,說好了,下次見。
納曉笙
一個愛生活的姑娘
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微信公眾平臺:笙聲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