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街道、社區,無數人腦海中浮現的應該是大媽大爺們圍在一起討論雞毛蒜皮的事情,耽誤了時間又沒得實質性進展。再加上和物管扯不清的家長裡短,導刊君腦中立刻出現一團亂麻……
還好,最近在江北區華新街街道,街道、社區、物管這三個關鍵詞被「網際網路+」有序地串起來。
該街道的社區「民情視頻連線」活動在街道代表之家和兩個社區代表工作站開展,這標誌著我市第一家直連社區的「民情視頻連線」正式上線運行。江北區人大常委會以及該區各街鎮人大工委、區人大各工委在現場進行了觀摩。
當天的活動中,來自華新街街道嘉陵社區、東方家園社區的人大代表、民情聯絡員、轄區群眾代表通過社區民情視頻連線系統,圍繞《重慶市物業管理條例》的修訂,與主會場的街道人大工委和區級有關部門當面交流,直接溝通。
「建議為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引進物業公司管理。管理費用可以由居民自籌一部分,政府補貼部分,公司再讓利部分,並將這些內容納入《重慶市物業管理條例》中。」
「華新街已有部分小區就這項工作在搞試點,而且效果不錯,下一步將總結經驗全面推廣,並向上建議是否可以納入《條例》的修訂內容中。」
……
針對老舊小區無物業、房屋交付使用的建築面積不明確、物業基層管理部門沒有設置專職人員等物業管理有關工作,現場共提出了7條意見建議,主會場的區級相關部門及時回應,立即作出了解答。
「以前開展代表活動最麻煩就是兩個不方便,一是代表聯繫群眾不方便,二是群眾找代表也不方便。」華新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張仕棣告訴記者,江北區人大的「視頻民情連線」走到了人大工作前列,為群眾和代表的交流提供了便捷。今年,華新街將「網際網路+」理念運用到街道人大工作,延伸民情連線到最基層,在全區率先完成了「區-街道-社區」互聯互通的三級架構鋪設。
今年內,華新街會把民情連線覆蓋到轄區內所有社區,群眾可以隨時來預約,街道會不定期開展「民情視頻連線」活動。他們還將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通過建設履職QQ群和微信群等方式,暢通代表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著力打造以雲端、網際網路技術為特點,與代表「家站」實體陣地相結合的基層人大工作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