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8周年,延續迎接黨的十九大重點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營造的濃厚氛圍,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10月1日推出總時長超過10小時的「厲害了我的國」十一直播特別節目。
《輝煌中國》8個攝製組歷時3個月,走遍全國31個省區市,拍攝了近3200個小時的高清紀實素材、300多個小時的航拍素材,採訪了108位人物,記錄下眾多珍貴的歷史瞬間。
通過壯觀震撼的大規模航拍現場、生動鮮活的百姓生活現場、激動人心的生產一線現場,呈現出「大美中國、大愛中國、龍騰虎躍、蒸蒸日上」的動人場景。
該片的內容非常震撼,因為這五年的成就確實讓人驕傲自豪。「你可能知道中國的高鐵裡程世界第一,但你可能不知道這個第一超過了第二到第十名裡程的總和,而且近六成是這五年建成的……」《輝煌中國》執行總導演潘敏說:「我們走遍了全國的31個省市,拍攝了3000多個小時的高清視頻素材。在這個素材中精選出最值得驕傲和感動的瞬間。我們有一句話說,前往四海九州,記錄人們眼中的驕傲,記錄下熱淚盈眶的瞬間,再與未來相遇,我希望我們的片子傳遞出來的情感就是這樣一份情感。一種驕傲,作為中國人的一種自信。
百年前的《建國方略》,孫中山先生構想了這樣的宏偉藍圖,要修建約16萬公裡的鐵路、160萬公裡的公路,開鑿並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3個世界級大港,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發展電力事業……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振興中華」。
本集將透過港珠澳大橋、胡麻嶺隧道、鄭萬鐵路、復興號、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等一個個超級工程,領略五年來,一張張中國基礎建設的大網如何編織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圖,託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這五年,從行動支付到共享單車,從「中國製造2025」到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從空天領域、海工領域,到晶片等尖端領域,再到參與大科學計劃,中國的創新動力源源不竭,中國的創新人才不斷湧現。
本集選取的這些創新故事,講述著中國科技創新,正如何讓百姓生活更為便捷,讓企業發展更具活力,讓國家實力更加強大。
走遍東西南北,本集記錄下天梯上孩子們的笑容、記錄下扶貧幹部的汗與淚、記錄下姑蘇小鎮城鄉統籌的奇蹟,記錄下「閩寧模式」東西部牽手的成功跨越,記錄下一個個特色小鎮、中心城市、城市群的興起。從長江經濟帶,到京津冀一體化,再到縈繞著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規劃版圖、謀劃未來。
西方的工業化進程,中國的快速發展,都經歷了自然界的報復。面對經濟增長和保護環境的矛盾不斷加劇,取捨之間,考驗的是決心、勇氣和擔當。這五年,綠色發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設美麗中國的行動不斷升級提速。翻越海拔6000米的高原,下潛到南海300米以下的海底,穿過大興安嶺的密林,飛翔在華北大地的上空……本集講述的綠色發展故事,是五年來真真切切發生在中國百姓身邊的巨大改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體人民。在綠色的田野中,在大山深處的課堂裡,在守護百姓安全的「天網」下,在世博會的文化舞臺上,還有長壽之鄉的養老小院、海島醫院的點讚牆,一位位百姓以他們的親身經歷,展示著五年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實踐證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中國的態度是響亮的。從北京APEC到杭州G20,從達沃斯論壇到廈門金磚會議,更多中國理念、中國方案正在得到世界的廣泛認同。今日的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湖南文理學院黨委宣傳部出品
文理微世界,有你更精彩
圖文編輯 / 陳美靜
圖文來源 / 網 絡
校 對 / 劉慧 黃源
責任編輯 /袁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