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初心。創建我大中國的那代人,大部分生於上世紀初期,他們的初心是建設一個具有強大動員能力的國度,將一盤散沙的華人凝結為一個整體。為此他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以讓渡個人權利的方式,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直達最底層的大政府,並因此成功的熬過了戰爭歲月,憑藉強大的動員能力擊敗了所有敵人,最終建國。
四五十年代出生的第二代人,在新中國的紅旗下出生或成長,他們經歷了最動蕩的歲月,承受了最深重的苦難,艱難程度甚至超過了戰爭年月。他們單靠個人根本無從應對生活的艱難,所以他們放棄了思考並高度依賴集體。他們習慣統一的服裝,統一的儀式,統一的背景音,以及統一的行動。很多年之後當他們紛紛老去,這種偏好集體和統一的初心,讓他們集體淪為廣場舞的狂熱愛好者,為此不惜佔領籃球場並理直氣壯的攻擊膽敢與集體對抗的年輕人。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第三代人,他們直面了國家與社會的劇變。從他們第一次睜開眼睛看世界,就處於巨大的矛盾衝突之中,傳統與現實,計劃與市場,守舊與變革,人治與法治,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刑訊逼供與依法辦案,投機倒把與正常市場……伴隨著這些激烈衝突長大的第三代人,他們的初心就是尋找,在夾縫中尋找出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絕境中尋找希望。他們總是在路上,而在他們的眼中,路邊並沒有風景,只有需要他們一個又一個翻越的陷阱與險峰。
八九十年代出生的第四代人,他們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他們從沒經歷過艱難,物資充沛生活美滿,想要買啥就有啥。他們懶懶的攤在明亮的教室裡,撕扯著嶄新的教材,同學之間熱衷於比較誰更愛哪個流量明星。他們厭惡歷史,惰於思考,也不喜歡運動。他們的初心就是最低層次的自我實現,也就是實現為一個廢人。當然,這一切並不是他們的錯。四五十年代出生的那代人乃是這個國家所有部門的領導,他們的初心,當然正在影響國策。他們制定了中國式教育的基本模板,而這種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剝奪新一代年輕人的思考能力,讓他們長成整齊劃一的模式,說著相同的術語,扯出相同的淡。而這第四代年輕人的對抗模式,就是自廢,就是全面的自我矮化。這是一種叛逆性的對抗,背後蘊藏著的,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悲壯。
零零後的第五代人,他們還在成長之中,他們中年齡最大的也才十八歲,還沒有正式的步入社會。幸運的是,在這個時代,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第三代人已經成長起來並陸續走上了領導崗位,他們開始嘗試解開束縛並給予這一代的年輕人以思想的空間。這種嘗試引發了與四五十年代人的激烈衝突,整個教育體系因此處於巨大的矛盾之中,種種亂象此起彼伏。但是,沒有關係,零零後在這種矛盾衝突之中長大,這些經歷將成為他們的人生財富。他們目睹的這一切,將會讓他們如同六七十年代那代人一樣,獲得思考的能力,並因此具備變革的勇氣。八九十年代的那代國人已經算廢了,然而零零後將會是國人的新希望。
而希望,是支撐六七十年代人的最大的動力了。
本文由老蠻所著,請大家文明思考
所以我這代人是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