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大豐新聞"↑免費訂閱本刊
6月8日下午3點,在麋鹿保護區景區內,一群小麋鹿的活潑身影,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快看快看,小麋鹿出來放風啦。」「哇,好可愛的小鹿,它們還會排隊呢。」「那個人是誰?小麋鹿為什麼都跟著他跑啊?」小麋鹿前面小夥子一下勾起了眾人的好奇心。只見他身穿迷彩工作服,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一邊吹口哨一邊吆喝著,小麋鹿們踩著歡快的步伐一個不落地緊隨其後,在場的遊客都忍俊不禁。這名小夥子是保護區的「麋鹿奶爸」——俞曉鵬,通常下午3點是他帶著「孩子們」出來鍛鍊身體的固定時刻,這才有了遊客們看到的有趣一幕。
俞曉鵬在專心照看小麋鹿
俞曉鵬是麋鹿保護區管理處科研技術處技術員,每天早上6點30分到傍晚6點30分,是他的忙碌帶「娃」時光,只不過不同於人類的嬰兒,他照顧的「娃娃」都是出生不到50天的麋鹿寶寶。一天4頓奶,餵料、排便、運動,這些都是俞曉鵬的帶「娃」安排。在別人看來,小麋鹿們長得都差不多,只能從耳標區分它們,但在俞曉鵬眼裡,每一個小麋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就連叫聲也是完全不同的。「5號性子比較急,每次你不給他先喝奶,他就會用頭頂你;9號比較調皮,它會用爪子輕輕撓你。」俞曉鵬笑著說,每次他稍微走遠一點,小傢伙中任意一隻的叫聲他都能分辨出是幾號。
據悉,獲國家林業局批准後,該保護區從2017年開始連續三年開展大規模人工馴養小麋鹿項目,已成功馴養78頭小麋鹿。該項目的開展是在麋鹿基因學、遺傳學、繁殖育種學、營養學、生理生化、疫病防控以及遷地保護等科學研究方面的一個嘗試,能為麋鹿的飼養管理、人工馴養繁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為今後麋鹿種群的繁殖擴群、精細化管理積累科研技術資料,以及為麋鹿遠緣基因交換、建立麋鹿種群可持續發展建立物種基因庫。
「仔鹿一生下來,我們就進入圍欄抱過來馴養。」俞曉鵬分享著他三年的帶「娃」經驗。剛開始小麋鹿不會喝奶瓶,俞曉鵬就坐在地上一點一點地喂,250毫升的奶得耗費半個小時,等餵完奶他的衣服早就溼透了。如今他帶的13頭小麋鹿奶量不一樣,每天四頓奶,喝完還要幫助小麋鹿排便、量體溫,此外每隔5天測一次體重,15天測一次體脂,俞曉鵬可謂是忙得停不下來。看到俞曉鵬這麼有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同事都說他有了孩子一定是個靠譜的專職奶爸。
記者了解到,截至5月底,該保護區麋鹿種群數量為5016頭,佔全世界總數的60%以上,其中野外麋鹿種群1350頭,今年繁殖成活820頭。野外麋鹿種群突破千頭,使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乃至世界瀕危物種保護事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等到滿3個月,這些小麋鹿就要告別奶爸回到它們的麋鹿大家庭中了。儘管心有不舍,但俞曉鵬始終沒有忘記這份甜蜜背後的重擔。「保護麋鹿,保護野生動物,不是一個人單獨就能完成的事,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願意為了這項事業奉獻我的青春,也願意為小麋鹿的成長貢獻我的力量。」(徐雪)
無線大豐新聞資訊客戶端安裝友情提醒:
安卓粉:在豌豆莢、安卓市場、百度手機市場、360手機助手、91手機助手等搜索「無線大豐」即可免費下載安裝。
果粉:登陸APP STORE搜索「無線大豐」即可免費下載安裝。
本期編輯:鄧勇 左琛
尊重版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自【大豐日報官方微信:jsdf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