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赫克無錢支付藥費悲慘離世

2021-02-25 有機合成

美國化學家、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理察·赫克10日因病重在菲律賓馬尼拉去世,享年84歲。(圖片來源:CNN)

中國日報網10月13日電(高晴)綜合外媒13日報導,美國化學家、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理察·赫克10日因身體多個器官衰竭在菲律賓馬尼拉去世,享年84歲。據赫克私人護士稱,赫克因嚴重嘔吐被緊急送往一家私人醫院,卻因無錢支付藥費被拒之門外。2010年,赫克與日本化學家根岸英一、鈴木章共同獲得諾貝爾獎。

赫克因在「有機合成中的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做出貢獻而與根岸英一、鈴木章共同獲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2006年,赫克與菲律賓妻子索科羅在菲退休。2012年索科羅去世,隨後其侄子邁克一直照顧赫克。據邁克介紹,夫妻二人膝下無子,赫克靠每月2500美元(約合1.58萬元人民幣)養老金度日。

邁克稱,赫克曾患前列腺癌,近年又飽受肺炎、糖尿病以及肝硬化折磨。最近數月以來,赫克由兩名私人護士輪流在家照料。其中一名護士皮多稱,赫克因嚴重嘔吐被緊急送往一家私人醫院,但因無法支付帳單被拒絕,「看到他因為沒錢只能眼睜睜等死實在太痛苦。我們不知道應該帶他去哪家醫院,大把時間就這樣浪費了。」皮多稱,他們最終被迫將他送至公立醫院,但赫克的病情在數小時內惡化,最終去世。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德拉瓦大學工作的赫克開始他現今被稱為赫克反應的研究,而兩位日本科學家相同的研究直到70年代末才取得成功。(原標題:無錢支付藥費遭醫院拒收 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悲慘離世)

相關專題:2015年諾貝爾獎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轉自:科學網

相關焦點

  • 解讀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神奇的DNA修復術
    關於DNA修復這個問題,是人類自己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從地球上有生命開始,遺傳信息是生命傳宗接代、進化的重要基礎。數億年來,遺傳信息不斷與地球環境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受到各種外界幹擾,但仍然能夠保持完整,這才有了我們今天修復DNA、保障遺傳信息傳遞的研究。
  • 諾貝爾化學獎:分子機械
    北京時間10月5日消息,2016年度諾貝爾化學學獎剛剛揭曉!化學獎授予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讓-皮埃爾-索瓦(Jean-Pierre Sauvage)、美國西北大學的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Sir J.Fraser Stoddart)以及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伯納德-費靈格(Bernard L.Feringa),以獎勵他們「在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方面的貢獻,他們將共同分享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16萬人民幣)的獎金。
  • 解讀2015諾貝爾化學獎:沒有DNA修復機制,我們每天要突變百萬次
    . © Nobel Media AB 2015來源 諾貝爾獎官網編譯 丁家琦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Tomas Lindahl)、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奇(Paul Modrich)和土耳其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Aziz Sancar),表彰他們在分子層面上解釋了細胞如何修復DNA並保護遺傳信息。
  • 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做的馬達只有頭髮寬度的千分之一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是關於世界上最小的機器。」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45分許,諾貝爾獎評委會主席格榮·漢森(Goran Hansson)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皮埃爾·索瓦(Jean-Pierre Sauvage),弗雷澤·司徒塔特勳爵(Sir Fraser Stoddart)和伯納德•L•費林加(Bernard L. Feringa),以表彰他們設計和合成了分子發動機。他們設計的分子發動機在供以能量後,能進行可控的運動。
  • 諾貝爾獎獎金這麼豐厚,錢會花完嗎?
    一個發明硝酸甘油炸藥,壟斷炸藥市場成為軍火商的化學家,因為極度反對戰爭,決定在自己死後把錢捐出來獎勵那些對科學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個化學獎就是諾貝爾,於是便有了諾貝爾獎。諾獎獎金為何119年了還沒發完,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諾貝爾獎相關的知識。當初諾貝爾去世之後只留下了3100萬瑞典克朗,換算成人民幣就是將近13億。
  • 2017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名美國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2日,萬眾矚目的2017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首先揭開謎底。美國遺傳學家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以及 Michael W.Young因發現控制生命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榮獲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曾這樣談移民問題
    這是2006年《紐約時報》發表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談(非法)移民問題的觀點文章,按現在的標準,他們還能登嗎?這大概是左派右派在非法移民問題上有基本共識的最後一個階段了。政治正確對常識的改變,連一代人的時間都不需要。最重要的,當時左派還在乎那些低收入的美國工人,要爭取他們的選票支持。
  • 諾貝爾的遺囑:為什麼設立諾獎?
    這些錢將由上述銀行支付。為此,我已在該銀行存入15萬弗洛林匈牙利主權債券。居住在斯德哥爾摩斯的圖爾加坦大街26號的阿拉裡克·利德貝克先生,將獲得10萬克朗。居住在巴黎呂貝克街32號的伊麗莎·安圖小姐,有權領取2500法郎年金。此外,她有權獲得48000法郎,這筆財產屬於她,目前存放在我這裡。美國德克薩斯州沃特福德的阿爾弗雷德·哈蒙德先生將獲得1萬美元。
  • 美國諾獎得主不接電話,鄰居半夜按門鈴告知獲獎
    其實,真正的諾貝爾獲獎過程並沒有那麼的熱鬧非凡啦!並且,從今年有趣的插曲來看,獲不獲獎,對於某些「大神」來說,或許也不是那麼的「重要」。在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了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與羅伯特•威爾遜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善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然而,宣布獲獎者後,諾獎委員會卻一直聯繫不上米爾格羅姆。
  • 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同獲201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詹姆斯·艾利森詹姆斯·艾利森,美國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微生物學學士學位,後又獲生命科學博士學位。2014年獲生命科學突破獎、唐獎生技醫藥獎。
  • 來認識下2017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順便心疼下村上春樹
    就在剛剛,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結果揭曉,不同於去年一舉被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摘得桂冠時,爭議與喝彩齊飛的盛況,這屆的文學獎去處並不那麼具有戲劇性
  • 美國現代文明三部曲:了解美國夢的本質,了解自由的必讀經典
    ——《自由的基因》本期小編為您推薦:美國文明三部曲+《貧窮的本質》,美國能夠擁有財富和夢想的本質是什麼?而貧窮的本質又是什麼?「美國文明三部曲」,出自美國文明史研究大家錢滿素先生。真正的大家,出手自不尋常:刀刀見血,刀刀見肉,看不見刀。
  •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國際城市避難網絡提供她庇護所,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她住在巴黎、哥德堡和柏林。2011年搬回明斯克。代表作:《車諾比的悲鳴》等。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言,諾貝爾文學獎金授予「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因此,瑞典文學院的評選委員嚴格遵守純文學的評選標準,並明確聲稱拒絕受政治、商業等因素的影響。
  • 直播來啦 | 今天下午,諾獎得主Oliver Hart在直播間等你!
    今天下午, Oliver Hart 將蒞臨SAIF·CAFR 名家講堂,這位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校友訪談 | 與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ichard Thaler '74 (PhD)對話
    聽Richard Thaler '74 (PhD)講述改變他人生的有關計算腰果的論文,為什麼人們不會理性對待錢,以及,他獲得的諾貝爾獎。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日本科學家Yoshinori Ohsumi
    今天下午5點半,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們在
  •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告訴我們—熬夜後果很嚴重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2日消息,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傑弗裡C ·霍爾 (Jeffrey C. Hall )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麥可W·揚(Michael W. Young),獲獎理由為「獎勵他們在有關生物鐘分子機制方面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