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紅星電視臺網站6月10日刊發德米特裡·尤羅夫的文章《太空的盾與劍:誰將支配軍事太空》稱,第40任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已經下臺近30年。但「太空戰」的氛圍仍然與上世紀80年代初相差無幾。裡根的「星球大戰」計劃與美國現政府的太空軍事化政策展現出令人驚訝的相似之處。
「星球大戰」計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拖垮蘇聯脆弱的經濟。然而,美國人從未想過放棄在太空部署偵察和觀測工具,必要時還有打擊工具。
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不斷積累太空偵察和觀測工具的現狀是裡根思想的直接繼承——控制太空,始終為任何情況做好準備。
▲資料圖片:1970年「阿波羅13號」完成任務時,NASA任務中心一片歡樂景象。
如果說90年代中期到新世紀初,美國在太空爭奪戰中只有俄羅斯這一個假想敵,那麼從21世紀頭10年開始,中國也宣布太空是自己的戰略利益區。
從2000年起,美國不僅要「做好防守」,防範一切可能的敵人,還要試圖確保偵察衛星和其他太空飛行器在質量和數量上的雙重優勢。
1967年1月27日籤署的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條約只得到了美國表面上的遵守。事實上,美國公司在國防部要求下進行的試製設計工作早已超出該條約的行動邊界。很多航天愛好者都知道弗拉基米爾·賈尼別科夫和維克託·薩維內赫。80年代中期,這兩位蘇聯太空人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防止蘇聯當時最先進的「禮炮」-7空間站斷電並墜入地球。
▲俄羅斯「禮炮」-7號空間站有兩個對接口,可同時與兩艘飛船對接。
專家和航天歷史學家至今仍堅信,如果美國太空梭趕在蘇聯航天員之前讓空間站斷電,蘇聯的所有先進技術將落入美國之手。在空間站危機結束之後,大洋兩邊都清楚地認識到探索太空和研製太空觀測工具的重要性。
美俄在太空中對抗的方式層出不窮。2015年有報導稱,俄羅斯防空系統裝備了近太空攻擊武器。測試數據顯示,俄羅斯的武器系統甚至可以用來打擊低軌衛星,也就是說,如果得到命令,俄防空系統可以確保摧毀敵人的「眼睛和耳朵」。
▲資料圖片:1995年6月27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
報導稱,中國也在走同樣的路。中國人不僅認識到太空偵察工具的情報價值,還不忘主動防止被偵察。中國對俄制系統和殲擊機的興趣完全可以理解,但中國並不打算到此為止。在研製反衛星武器方面,中國軍隊完全有能力獨立實施雄心勃勃的計劃。
把戰場搬到太空需要美國軍方和航空航天企業付出巨大努力和投資。比如研製和使用X-37B軌道無人機。表面上這不違反《外層空間條約》,但不要忘了,X-37B是為美國空軍研製的,關於其有效負載的消息屬於絕對機密。
▲降落在美國航天局甘迺迪航天中心的X-37B太空飛機(路透社)
同時,美軍幾乎所有的部隊直接或間接依賴全球定位衛星。衛星失靈不僅會讓美國在某個地區的作戰行動戛然而止,還會讓美軍的諸兵種協同作戰系統陷入癱瘓。正因為明白美軍對衛星的嚴重依賴,俄中才積極研究反衛星武器,這自然令美軍深感憂慮。
一些俄羅斯和外國專家指出,再過幾年,某些國家將獲得「綜合性安保」技術,包括主動對抗敵人衛星集群的武器。消息人士透露,這種武器針對的首要目標可能正是美國GPS衛星系統。
▲反衛星武器想像圖
這位消息人士說:「數據顯示,我們未來將不得不在高度4萬公裡的衛星軌道上捍衛國家利益。」
美國軍方對太空站的準備工作即使最終不化為烏有,至少也會發生變化。如果世界其他大國迅速完成和推廣太空攔截技術,太空飛行器將變得像面對子彈的人體一樣脆弱。這意味著,美軍想要稱霸宇宙還早了點兒。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走著瞧~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