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市電動車專項治理行動正在進行中,省會交警全面強化路口路段通行秩序管控,不斷掀起電動車交通違法整治高潮,重點治理非法改裝車、拼裝車,以及加裝車篷、擋風罩、支架等影響通行安全裝置電動車違法上路行駛。近日,記者隨同交警在街頭現場執法。
原來二輪的拼裝車「載重王」,車主又給改裝成了電動三輪車,又加裝了車篷,還加上了手機支架……12月6日上午,橋西交警大隊在進行電動車違法行為查處行動中,收繳了這樣一輛電動車,它幾乎佔盡了街頭常見的各類典型違法行為。
早8時10分許,正值早高峰,車流量很大。一輛加裝綠色車篷的電動車向中山路與西二環交口駛來,被交警攔停。記者注意到,除了加裝車篷,這輛電動車的車把上還安裝了手機支架,其腳踏板又長又寬。
「這輛電動車太典型了!」橋西交警大隊二中隊中隊長沈思忠指著這輛車說,這輛車很明顯原來是二輪的拼裝車「載重王」,後來經過改裝改成了電動三輪車。「這是明顯的拼裝車,又進行改裝成為改裝車,騎這樣的車上路太危險了!車速快,安裝的車篷影響後視鏡的視線,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前邊加裝的玻璃為鋼化玻璃,非常鋒利,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首先受傷害的就是騎行人,並且發生交通事故後不受任何保護。這輛車需要收繳、沒收,不允許再騎行上路。」沈思忠說。
在早尖峰時段的查處行動中,一些老人騎著「老頭樂」電動三輪車、四輪車送孩子上學,在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查扣了6輛「老頭樂」,牌子涉及海寶、金彭、世紀星等。在攔停這些車輛後,交警先進行登記後,讓老人們先用其他方式去送孩子上學,等送完孩子再來接受處理。儘管老人們很不情願,但都給予了配合。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深入推進開展以治理拼裝車、非法改裝車為重點的電動車交通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起到了一定警示作用,但是整治形勢還是十分嚴峻。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查處了8輛電動車,除一輛加裝塑料車篷的電動車要求其自行拆除進行警示教育外,其餘車輛都進行了查扣。」沈思忠表示,這些「老頭樂」電動三輪、四輪車,交管部門將核驗是否為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許可的車輛。如果經過許可,需要上牌照再上路行駛。如果未經許可,則為拼裝車,需要收繳。
交管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出行安全,在購買這種車輛時,一定要查看是否為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許可的車輛,可以電腦登錄「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官網,點擊首頁右下角「準入信息查詢系統」,或手機登錄「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官網,點擊最下方「信息檢索公共服務」進行查驗,並及時到車管所上牌照。
□本報評論員
在電動車綜合治理專項行動中,交管部門號召全體市民拒絕騎乘違規電動車,駕駛拼裝車上路。有調查數據表明,這種簡單拼合的「四不像」電動車,不僅質量難以保證,而且安全隱患極大,購買、駕駛這類拼裝車,無異於是在「鋼絲上跳舞」。
拼裝車的定義,是未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許可生產的機動車。也就是說,這類車連合法的「準生證」都沒有,是在人們東拼西湊下橫空出世的。而這類電動車滿大街亂跑,其危險性就可想而知。並且,拼裝車多是使用報廢、走私、事故後整車理賠機動車的發動機(驅動電機)、方向機(轉向器)、變速器、前後橋、車架(車身)等,零部件涉及不同廠家、不同品牌、不同質量標準,行駛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控制器失靈、車架斷裂等突發狀況。
像民間俗稱為「載重王」的電動車,就屬於典型的拼裝車,在貨運行業中較為常見,是專門為「小車拉大貨」的現實需求量身打造的。其主要特徵是,電動車後座、踏板都進行了加寬,車架也被加粗加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多拉貨」的需要,但是其車速、載重等指標均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這樣的拼裝車行駛在馬路上,會帶來巨大的道路安全隱患。
拼裝電動車絕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的玩具,只要上路行駛,就是性命攸關的大事,千萬不能圖一時便宜,以身犯險。
編輯│閆豔麗
審核│李彥水 馮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