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詩山微信號:shishanzhen
美麗詩山——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的"詩山"關注我們.點擊帖子底部"閱讀原文"進入詩山微社區,在這裡可以遇見與你擁有共同愛好的朋友.
閩臺民間神祇尊稱很多,有稱真人、祖師的,有稱聖王、仙公的,林林總總,足見信眾之虔誠。「閩南宗教第一道場」——南安鳳山寺主祀的神祇則稱尊王,信眾呼之為「廣澤尊王」。
據傳,廣澤尊王俗名郭忠福,福建南安人。南安《鳳山寺志略》載:「郭忠福生於後唐同光年間(923—926),其父逝世後,隨母居南安十二都郭山。少為人放牛,意氣豪偉。一日,忽取甕酒牽牛登郭山,坐於絕頂古藤上垂足而蛻化,酒盡於器,牛存其骨。裡人異之,立廟奉祀,號曰『將軍廟』。」
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十一月,朝廷賜廟額「威鎮」,追封廣澤尊王為「忠應侯」(《宋會要輯稿》)。民間傳說,朝廷之所以突然賜額追封,是由於裡人吳德奉廣澤尊王香火入京,適值皇宮起火,廣澤尊王顯靈,麾以白旗,火遂滅。皇上感其靈異,乃賜額追封。
正是由於朝廷的褒揚,使廣澤尊王的信仰圈大為擴展,廟宇逐年增多。明清時期,僅南安縣就有十餘座廣澤尊王廟。閩東、閩北等地也有不少廣澤尊王廟。
清初,廣澤尊王的香火隨南安移民流播於臺灣,廟宇遍於全臺。這些廟宇大多是從南安鳳山寺分香而建的,所以臺灣的廣澤尊王廟多以鳳山寺或鳳山宮命名。據統計,1985年,臺灣共有廣澤尊王廟55座,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臺南鳳山寺(西羅殿),300多年來香火不斷。
相傳,廣澤尊王屬下有13太保(又稱13太子)和107將,各有神通,自成一個龐大的道教俗神系統,因此祭祀活動十分繁瑣,但頗有特色。最引人神往的是3年一次的祭神先塋活動。活動自春至秋,延綿數月。「白晝肩摩踵接,即秉燭夜行亦不絕。但見山麓四火龍,蜿蜒而上,亦云盛矣。」香客來自四面八方,「近如浙粵,遠如蜀楚,即至外洋,白叟黃童,扶攜跋涉,不憚千裡。」鳳山寺影響之廣,可以想見。
1927年以前,臺灣的廣澤尊王信眾每3年都要到南安鳳山祖廟參加祭神先塋活動。後來,由於戰亂等原因中斷,近年來臺灣進香團又蜂擁而至,每年都有50多個團隊。香港鄉賢陳勇生、羅清源組織的香港廣澤尊王慈善基金會曾迎請廣澤尊王巡境廣東、香港,在香港舉辦「福建神明佑得示範祈福和平大法會」活動。(黃晨)
(來源:福建僑報)
【推薦分享】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朋友圈
【關注我們】
搜索公眾號:詩山
添加微信號:shishanzhen
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
與人分享是一種快樂, 通過您的轉發,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鄉.您的傳遞,是我們動力的來源.關注我們讓您的生活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