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家企業向「浙裡檢」平臺投訴,口罩通過「浙裡檢」平臺向機構委託下單,檢測報告顯示合格。但當客戶驗收下次檢測時,卻顯示過濾效率不合格,導致客戶退單,對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不少企業紛紛納悶,質疑檢測機構專業度,第一次檢測報告裡的過濾效率明明是「合格」的,怎麼到了客戶手裡就變成「不合格」了呢?
針對送樣口罩的初次檢驗結果為「合格」,幾周之後復檢結果「不合格」的現象,今天小編看到了一篇文章,從原理和技術角度非常清晰的闡明了口罩過濾效率快速衰減的因素及其解決方案,一起來看看吧~
以下來源:檢測公眾號
口罩過濾效率快速衰減至不達標的原因
要想知道口罩過濾效率快速衰減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口罩的過濾機理:纖維主要通過布朗運動擴散、慣性碰撞、攔截沉積、重力作用、靜電吸引沉積這五種作用方式來達到對微米級和亞微米級的顆粒物的過濾效果。
熔噴無紡布本身的過濾性能不大於70%,僅依靠前面四種作用方式進行機械阻擋是無法達到過濾要求,一味增加材料的厚度反而會增加口罩的呼/吸氣阻力。因此,通過靜電駐極的工藝,利用靜電吸附作用來提升熔噴過濾材料的過濾效率,是行業內最為普通的做法,可使其過濾效率達到99.9%以上。
可見,靜電駐極工藝對口罩過濾效率的影響顯著。若駐極體的選擇、加壓大小、充電距離等相關因素調試不到位,在進行靜電駐極工藝時,熔噴布表層的載流子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沉積到熔噴布表面,但是隨著時間流逝,表層載流子會快速流失,這就會造成口罩的初次檢驗結果為合格,幾周之後復檢結果不合格。
同樣地,口罩的貯存條件也會對口罩的過濾效率產生影響。當口罩儲存在高溼環境裡,水分子中的極性基團,大氣中的異性粒子會對纖維上電荷的產生補償效應,會引起電荷的大量損失。環境溼度越高,口罩纖維上的電荷下降越快。因此,口罩成品應儲存在乾燥、通風、無腐蝕性的氣體環境中,並遠離火源及易燃物。
如何才能長期保持口罩過濾效率的穩定
要實現口罩過濾效率性能的長期穩定,就要提高駐極體材料的電荷儲存能力。主要途徑有兩種:
第一,通過提高材料的結晶度和機械變形,使材料的結構發生變化,形成細長的孔洞通道,阻止電荷漂移。
第二,通過引入具有電荷存儲性能的添加劑來產生電荷陷阱,捕獲電荷。相對應的兩種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調整結晶相關的助劑
2 引入電荷存儲
如:加入納米極的電氣石母粒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口罩過濾效率快速衰減的原因和解決方案,希望對大家的日常檢測工作有所幫助。當然,實際情況還需根據現實情況來進行合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