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每天約需1200單位(24萬毫升)血液,方能基本滿足臨床用血需求。
長沙市每天需要500人獻血才能滿足臨床用血需求。
中山市每天需200人以上成功獻血才能滿足全市的醫療救治需求。
天津每天需要近800人次獻血才能滿足臨床血液需求。
成都市每日需要約1000人獻血才能滿足臨床血液需求。
海南每天至少需要400人獻血才能滿足臨床醫療需求。
寧波每天必須要有300人無償獻血才能滿足臨床醫療需求。
393萬人癌症患者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報告指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即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每分鐘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癌症患者在放療、化療之後,患者自身的造血能力被摧毀或造血能力大大下降,必須依賴輸血以維持生命,作為下一步治療的支持手段。如果不能及時輸血,癌症的放療、化療幾乎無法繼續,只能等待死神的宣判。
127萬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
再生障礙性貧血在我國的發病率很高, 約為3.3—9.1/100萬人/年,以我國14億人口粗略計算,每年約有46—127萬人被確診為再障。
這種病人身體失去了造血功能,唯一能延緩他們生命的就是輸血,並在持續輸血中等待治癒的希望,如果不能及時輸血,每年確診為再障的患者就失去生存的希望。
33萬產後大出血產婦
產後出血是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國居首位的產婦死亡原因。隨著我國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一些高齡孕產婦急劇增加,2017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一組數據表明,預計2017年到2020年,高齡孕產婦每年將達到300萬人以上。
而按照產後大出血的概率3%-11%計算,僅高齡孕產婦出現產後大出血的病例就可能高達33萬。緊急、大量輸血是救治產後大出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能及時輸注血液,不知會有多少嬰兒一出生就失去媽媽!
21萬需要心臟手術的患者
近年來,隨著心臟手術在三甲醫院的普及,體外循環在心臟手術中的應用,血液成為心臟手術中不可或缺的資源。據統計,2018年我國心外科手術量達21萬例,較10年前增加1.6倍。
僅上述白血病、再障、癌症、產後大出血、心臟手術的病人,我國每年就有500多萬病人等待輸注血液救治,而實際需要輸血的病人遠不止於此。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外傷、車禍、火災等都可能導致病人需要緊急輸注血液。
4.5萬白血病患兒
我國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每年白血病新發病例約1.5萬人,每例療程平均為2-3年,每年治療總人數約4.5萬人,整個治療過程都離不開輸血。如果不能及時輸血,每年在治的4.5萬白血病患兒直接被宣布成絕症。
臨床上每天都有患者需要血液救治,且血液有保存期限,血小板的保存期甚至只有5天之短,無法儘可能的一次性多儲存,因此需要源源不斷的愛心奉獻。
來源:每日獻血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