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天河鎮田家村的貧困戶陳國忠把飼養的肉牛從牛欄趕往附近山坡後,便忙著在山腳下的果園割草運往魚塘餵魚。果園裡,楊梅掛滿枝丫即將豐收,井岡蜜柚長勢喜人,蜜蜂在果園裡飛舞,構成一幅恬靜的山居圖。
果園楊梅掛滿枝頭,即將成熟
今年52歲的陳國忠是個地道的山區農民,幾年前妻子不幸患宮頸癌,住院治療後每年靠吃藥維持。屋漏偏逢連夜雨,陳國忠幫別人建房蓋瓦時不慎摔傷腿部落下殘疾,手術後幹不了重體力活。兒子在家照顧雙親沒法外出工作,家中積蓄全部用光。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陳國忠沒有氣餒,總想著還是要做點什麼,要把這個家重新撐起來。
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為這戶山區人家送來和煦春風。2014年陳國忠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幹部幫助他們辦理了大病門診報銷卡,減輕了一家人看病負擔,還為他申請了公益性崗位。
脫貧奔小康,產業是根本。得知陳國忠有意利用山區山多林多的優勢發展產業,幫扶幹部幫他申請了7.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和產業補貼,陳國忠承包了村裡5畝魚塘養魚,養起了肉牛,種植了15畝楊梅和蜜柚樹,餵養了20箱蜜蜂,早出晚歸悉心打理起來。
「牛白天在山上放養,晚上趕回牛欄,牛糞可以用作果樹的肥料,果園的雜草割了可以餵魚,蜜蜂在果園和山裡採花蜜,我們家的農產品,有機又環保。」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陳國忠兩夫妻精心打理的「生態園」收穫滿滿。肉牛養殖規模擴大到27頭,楊梅迎來掛果期,原生態的蜂蜜更是供不應求。更讓兩口子高興的是,兩人身體好轉後,兒子外出打工後順利結婚生子,三口之家變成五口之家,日子越過越熱鬧,去年全家收入近10萬元。
陳國忠開箱查看蜂箱
看到陳國忠家因為發展家庭養殖產業收入大增,村裡的貧困戶備受鼓舞,走上了發展產業的路子。貧困戶連祖德跟著養了三頭肉牛和20箱蜂蜜。陳國忠毫不保留,當起了免費顧問,將自己的技術和養殖經驗悉心傳授給需要的人。
陳國忠說:「黨和政府幫助我脫貧致富,我能幫到他人,是報答黨和政府恩情的最好方式。」對陳國忠這種無私奉獻、先富帶後富的行為,田家村的群眾交口稱讚,2018年,陳國忠被評為全縣最美脫貧戶。
往期精彩推薦正式啟動!我縣電動車迎來高科技安全保障
重要風險提示
吉州窯博物館:100餘件創新產品驚豔呈現
以愛為名,這些需要關心關愛的下一代獲贈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