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幫助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長期和傳統盟友亞美尼亞,那麼莫斯科會因此而蒙羞,但是俄羅斯聯邦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卻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軍事衝突持續的過程中保持了兩個多星期的沉默。他在考慮什麼?在計劃什麼?過去的一切表明,儘管他總是遲到,但以這樣的方式勝利總是與他同在。把不忠的盟友拯救出來,他會要求什麼作為回報呢?近日,瑞典著名記者安娜-利娜·勞倫在瑞典《每日新聞報》(Dagens Nyheter)上撰寫的一篇文章中一連發出了幾個問題。
按照勞倫的說法,卡拉巴赫地區從未發生過像今年秋天的戰鬥,大量人員傷亡證明這場衝突正在演變為一場全面戰爭,然而至今卻沒有解決方案。在這場局部衝突的背景下,普京等待了很長時間,保持著他特有的"可怕"沉默。他直到血腥衝突進行到第三周才開始行動,我不得不說這樣做是成功的。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亞美尼亞現任政府上一堂課,即誰才是你的真正盟友?眾所周知,由總理帕希尼揚領導的亞美尼亞政府是靠"顏色革命"上臺的,在其執政期間,在全國範圍內製造仇俄情緒,推行去俄羅斯化運動。因此,為了敲打帕希尼揚的這種小動作,普京直到現在才出手。
克裡姆林宮不會不幫高加索地區基督教的最後一個前哨站,但也沒有必要急於解決這個問題,普京不會忘記任何事情,這是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共識。
正如這位瑞典記者所說的,普京總是有計劃。在保持沉默的兩周裡,這位俄羅斯國家領導人用血淋淋的現實給亞美尼亞上了一課,讓兩年前拒絕俄羅斯促進兩國合作請求的帕希尼揚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畢竟雪中送炭要比錦上添花給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
當然,不排除存在普京對俄羅斯自己國內民族因素的顧慮,俄羅斯國內軍政商界都有不少亞美尼亞族人和亞塞拜然族人,這些人的訴求和情緒也是需要照顧和平衡的。
這位瑞典記者認為,在俄羅斯出手之前,儘管亞美尼亞抵抗得很頑強,但內心其實是慌的,而俄羅斯出手後,過去的狂妄自大已不復存在。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普京實現了他的部分目標,包括雙方籤署了停火協議。
最後再次強調,普京的沉默是他最令人可怕的武器,而且作為俄羅斯聯邦總統,他早已熟練掌握在各種局勢下使用這一武器,不得不說,很多時候,相較於其他國家元首的大喊大叫來說,普京的這種武器更讓人害怕。
(2020年10月15日,作者:彼得堡的肥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