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忘記:瑞典媒體談到了普京在卡拉巴赫地區的「最恐怖」武器

2021-02-28 彼得堡的肥天鵝

如果不幫助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長期和傳統盟友亞美尼亞,那麼莫斯科會因此而蒙羞,但是俄羅斯聯邦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卻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軍事衝突持續的過程中保持了兩個多星期的沉默。他在考慮什麼?在計劃什麼?過去的一切表明,儘管他總是遲到,但以這樣的方式勝利總是與他同在。把不忠的盟友拯救出來,他會要求什麼作為回報呢?近日,瑞典著名記者安娜-利娜·勞倫在瑞典《每日新聞報》(Dagens Nyheter)上撰寫的一篇文章中一連發出了幾個問題。

按照勞倫的說法,卡拉巴赫地區從未發生過像今年秋天的戰鬥,大量人員傷亡證明這場衝突正在演變為一場全面戰爭,然而至今卻沒有解決方案。在這場局部衝突的背景下,普京等待了很長時間,保持著他特有的"可怕"沉默。他直到血腥衝突進行到第三周才開始行動,我不得不說這樣做是成功的。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亞美尼亞現任政府上一堂課,即誰才是你的真正盟友?眾所周知,由總理帕希尼揚領導的亞美尼亞政府是靠"顏色革命"上臺的,在其執政期間,在全國範圍內製造仇俄情緒,推行去俄羅斯化運動。因此,為了敲打帕希尼揚的這種小動作,普京直到現在才出手。

克裡姆林宮不會不幫高加索地區基督教的最後一個前哨站,但也沒有必要急於解決這個問題,普京不會忘記任何事情,這是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共識。

正如這位瑞典記者所說的,普京總是有計劃。在保持沉默的兩周裡,這位俄羅斯國家領導人用血淋淋的現實給亞美尼亞上了一課,讓兩年前拒絕俄羅斯促進兩國合作請求的帕希尼揚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畢竟雪中送炭要比錦上添花給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

當然,不排除存在普京對俄羅斯自己國內民族因素的顧慮,俄羅斯國內軍政商界都有不少亞美尼亞族人和亞塞拜然族人,這些人的訴求和情緒也是需要照顧和平衡的。

這位瑞典記者認為,在俄羅斯出手之前,儘管亞美尼亞抵抗得很頑強,但內心其實是慌的,而俄羅斯出手後,過去的狂妄自大已不復存在。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普京實現了他的部分目標,包括雙方籤署了停火協議。

最後再次強調,普京的沉默是他最令人可怕的武器,而且作為俄羅斯聯邦總統,他早已熟練掌握在各種局勢下使用這一武器,不得不說,很多時候,相較於其他國家元首的大喊大叫來說,普京的這種武器更讓人害怕。

(2020年10月15日,作者:彼得堡的肥天鵝)

相關焦點

  • 《普京訪談錄》第四集 (附全集)
    說起各個國家的領導人,最具 網紅氣質 的恐怕就是普京了。想要當網紅,首先得有 才藝 啊。
  • 普京大帝疾呼:必須切斷ISIS石油黑金通道
    普京在G20峰會答記者問,呼籲切斷ISIS非法石油買賣通道G20峰會上,普京向各國領導人分享俄羅斯掌握的反恐情報,談到ISIS
  • 普京痛批西方:俄越強大,遏制就越變本加厲
    普京認為這一切毫無新意,「野心很多、能量很多、希望賺更多的錢、謀求權力……這一切都被利用到極致」。  他在提到非法抗議時說,納瓦利內「恰恰在此刻被利用,恰逢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國家的民眾感到疲憊,鬱積的憤怒暴發,出現不滿,包括對生活條件、收入水平的不滿」。  普京承認,現在「人們生活變糟了」。
  • 《走進臺灣》:朝鮮否認與哈馬斯有武器交易 指責美國賊喊捉賊
    朝鮮外務省一名發言人28日否認朝方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之間存在武器交易,指責那是美國及其追隨者故意把朝鮮與中東爭端掛鈎。
  • 車臣共和國真實現狀:恐怖統治,一夫多妻,政教合一,崇拜普京
    車臣共和國,領土面積1.7萬平方公裡,人口126萬,是俄羅斯內部一個很小的共和國,但是,卻被稱為世界最強悍的小戰鬥民族。
  • 終於來了,普京接到拜登電話,美國態度大轉折!中國鮮明表態
    在拜登上臺後,其內政外交政策受到了國際輿論的關注,而拜登政府的對俄政策以及未來四年的美俄關係發展也成為了國際媒體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近日,美俄兩國總統進行了「白宮易主」後的第一次「互動」。據新華社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月26日通電話。據報導,普京在通話中祝賀拜登就任美國總統。
  • 決不允許大權旁落,普京又張羅著當主席
    圖為普京近日,據媒體報導,或許是因為決不允許自己的大權旁落,此前聲稱尚未決定自己2024年是否參選的普京將擔任俄羅斯國務院主席
  • 今日聚焦:沒有國家,你我什麼都不是!對九一八、瑞典警察事件最深切的感言……
    文|鯤鵬友今天的日子,每一個中國人,誰都無法忘記!九一八!不管過去了多少年,中國人都無法忘記這一天的痛,這一天的仇! 從去年開始,「十四年抗戰」的概念,就寫進了大中小學生的歷史課本裡!他們認為中國遊客在公共場所大喊大叫,活該被瑞典警察拖走。卻忽略了一個關鍵細節:中國遊客大喊大叫,是因為瑞典警察虐待他的父母! 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重點是——當中國遊客在境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誰能站出來替他們說話?! 是誰?
  • 瑞典哥德堡市-ISIS在歐洲最大的招募基地
    根據瑞典哥德堡市負責民族融入的警察局長烏爾夫·博斯特倫(Ulf Boström)的信息,這些加入伊斯蘭極端組織的瑞典年輕人,大部分被伊斯蘭國「ISIS」所招募。該組織也是上周五發生在巴黎的恐怖襲擊事件的幕後策劃者,該恐怖襲擊殺害了129人,導致三百多人受傷。
  • 普京與卡巴耶娃緋聞及其視頻相冊
    2007年,卡巴耶娃加入了普京的統一俄羅斯黨,以政壇新星的身份再次引起世人關注,並被西方媒體譽為「普京寶貝」。與當時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傳過緋聞,一些媒體曾經炒作普京迎娶卡巴耶娃。2008年4月12日有傳言卡巴耶娃即將與普京結婚,卡巴耶娃隨即否認。當時在義大利訪問的普京斥責這一消息「沒有任何真實性」。
  • 普京說愛國主義.
    普京又談愛國主義了。俄羅斯勝利日剛過,在當地時間10日播出的一檔政論節目中,普京再次強調「愛國主義」的重要性,表示愛國主義就是俄羅斯的國家思想,「這種愛國主義不應是庸俗陳腐的,而應致力於國家發展與進步」,並促進人民的團結。
  • 普京的妻子狀況如何?
    2002年12月至2003年期間,她最少訪問了13個國家和地區。普京第三次任總統後,她淡出了公眾視野。2013年6月,柳德米娜與普京宣布離婚。他們膝下有二女:28歲的瑪利亞、27歲的卡捷琳娜。(柳德米娜的現任丈夫阿圖爾)他在俄羅斯人際關係發展中心任CEO,同時還是「文學教學」出版社社長。但願柳德米娜這一次實現自己回到平凡生活的願望,找到自期待已久的幸福。關於普京新任妻子的傳說。
  • 【莫三比克】阿瓦斯地區擊斃了270名恐怖分子
    點擊這裡:莫三比克專業二手卡車直供莫三比克國防軍官方網站稱,莫三比克國防和安全部隊聲稱在北部省德爾加多的姆辛巴達普拉亞地區阿瓦斯地區擊斃了270名恐怖分子。 戰鬥從10月16日一直持續到10月18日,莫三比克軍隊沒有失去任何一名士兵。10月18日,將恐怖分子趕出阿瓦斯的部隊返回了北部作戰司令部總部所在地的穆達。部隊從恐怖分子手中奪取的裝備的裝滿了7輛卡車。 莫三比克當地媒體上的一份報告,佔領阿瓦斯的部隊不僅包括國防軍成員,還包括對這一地區有深入了解的莫三比克民族獨立戰爭的退伍軍人。
  • 普京發動「雷霆反擊」,當著歐盟外長的面,給了西方「一耳光」
    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2月5日,俄羅斯驅逐了3名德國、波蘭和瑞典的歐洲外交官,理由是他們參與了未經批准的遊行示威。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正在訪問莫斯科。當著歐盟外長的面,普京一點面子都不給,直接驅逐了3名歐洲外交官,足以看出普京這次是真的怒了。而普京此次如此生氣,還要從1月下旬的一場遊行示威活動說起。
  • 頭條 | 當普京也開始憂心,這件事的後果恐怕已超出想像
    他稱:「至於歐洲,當然,最重要的是,如果美國最終退出《中導條約》,它將怎麼處理重新開始生產的飛彈。」普京說,如果美國把飛彈送到歐洲,那麼同意這麼做的國家便是把本國領土置於可能遭到反擊的威脅之下。他指出,這樣一來,「我們將回到在歐洲部署『潘興』飛彈時的局面」。普京強調:「總的來說,我不明白讓歐洲面臨如此重大的危險有何必要。事實上,我看不到任何這樣做的理由。
  • 美國制裁俄,德國、瑞典、波蘭、愛沙尼亞跟風!普京反應強烈
    忍無可忍的俄羅斯人終將做出反擊舉動,「打仗先打突前部」,普京做到了。就俄驅逐愛沙尼亞駐俄使館外交官一事,俄外交發言人扎哈羅娃給出了官方解釋:她表示愛沙尼亞驅逐俄外交官在先,其目的是向美國表忠心。作為回應,莫斯科不得不重複前者的動作。扎哈羅娃特別強調:被愛沙尼亞驅逐的俄外交官其本職工作是負責文化、教育,而這正是兩國合作的領域。
  • 瑞典民主黨領導人Åkesson (SD):瑞典必須舉行歐盟公投
    今天,2016年7月7日,瑞典民主黨領導人Åkesson (SD)發聲:瑞典必須儘快公投退出歐盟。瑞典移民局預測數據顯示,2016年瑞典可能會收到14萬難民申請,其中可能包括2.7萬無人陪伴的未成年人。德國《明鏡》周刊5日報導稱,在瑞典卡爾斯塔德舉行的搖滾音樂節上,35名年輕女性事後報警,稱曾遭一群男子性侵。最年輕的受害者只有12歲。越來越多的瑞典民眾開始直面和直視移民政策,因為已經有太多的農夫與蛇的故事發生了。移民問題難民危機,都是SD獲取瑞典民眾支持的根源。
  • 普京說得很在理 中方回應耐人尋味
    但對於中俄是否會建立軍事同盟,普京在參加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會議時卻明確表示,中俄在理論上不排除結成軍事同盟的可能性,這句話很快就衝上了熱搜。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在談到中俄關係時,普京表示,雖然目前中俄沒有建立軍事同盟的需求,但理論上存在建立軍事同盟的可能性。
  • 安德斯·特涅爾,開創群體免疫的瑞典模式
    他認真地說,這就是尋找並說服人們有不同的做事方式。薩伊(Zaire)的任務使Anders Tegnell一戰成名。他記得在一個村莊裡有一個生病的17歲男孩拒絕去醫院。由於感染是在醫院部門發生的,發燒患者不想去醫院害怕感染。如果他們有伊波拉病毒,他們仍然會選擇自生自滅。如果他們患上了普通流感,他們留在村子裡,生存的機會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