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凌晨6點,居住在四十七團的最後一位沙海老兵董銀娃去世。
董銀娃,1927年生,甘肅通渭人,1949年參加工作,1983年2月離休。在平叛剿匪中,榮立三等功一次;在生產建設中,曾先後七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兩次受到通令嘉獎。
01哈密剿匪
1949年,董銀娃剛剛參軍進疆時,隨部隊駐守在哈密大營房。哈密經常遭到土匪的騷擾,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六師立即抽調了一個營的兵力,帶了三天的口糧,上山剿匪。第一批進山剿匪大約3000人,但由於對地形的不熟悉、兵力較少、天氣寒冷等客觀原因,最後只有7名戰士倖存。
董銀娃參加了不久之後組織的第二次圍剿戰鬥,他們吸取第一次的教訓,進山後即刻佔領有利地形,做好偵查和後勤保障工作,發現目標後立即進攻,攜帶的5000發子彈炮彈全部打光,殲滅敵人幾百名,這次戰鬥大獲全勝。
02生產建設
解放初期的和田交通閉塞、民生凋敝,三面都是沙漠,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將士們開荒地、造良田,實現了糧食全部自給自足,還有部分結餘上交國家,並將開墾出的4.5萬畝良田無償交給地方,而後開赴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創建了如今的四十七團。
1956年,董銀娃參加了拖拉機培訓班,學習拖拉機駕駛和維修等農機技術,學習結束後,就地轉業,投入生產建設的任務中。
▲初到新疆的董銀娃一家
03屯墾戍邊
▲董銀娃全家福
一道命令進沙漠,屯墾戍邊一輩子。董銀娃來到和田後,他的母親和妻子也跟著來了,這一待就是一輩子。在董銀娃的影響下,他的兒子、孫子們全部選擇紮根和田,從父輩手中拿起接力棒,承擔起了建設邊疆、戍守邊疆的任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