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由新華網和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聯合舉辦的「全球企業中國影響——外企在華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活動現場發布了《2015外資企業在華競爭力指數報告》,排在前三的包括強生、GSK、雅培。
強生CEO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中國居民對健康醫藥產品的需求愈發強烈,醫藥外企在華投資的深度和廣度也不斷加強。
1月26日,由新華網和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聯合舉辦的「全球企業中國影響——外企在華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活動現場發布了《2015外資企業在華競爭力指數報告》。報告結果顯示,醫藥外資企業在華表現令人矚目,尤其在運營競爭力、本地化競爭力和社會責任競爭力等方面排名靠前。
據了解,《2015外資企業在華競爭力指數報告》選取了17家具有較強在華競爭力的醫藥跨國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並從營銷、企業戰略、社會責任、企業運營、財務和在華本地化六大方面,共選取17個指標,構建了醫藥企業在華子公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報告結果顯示,醫藥外資企業在運營競爭力上的總體得分高於80分,諾華、輝瑞、賽諾菲、強生、大冢製藥等企業表現不俗。「企業運營競爭力主要受規模和運營效率影響。」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李煜偉博士表示,「醫藥類外企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通常在某些技術領域擁有自己的專利或『拳頭』產品,本土企業與其競爭還存在一定差距,這些外企在華市場的運營效率總體較高。」
李煜偉還指出,醫藥外企的銷售網絡通常和我國公立醫院的布局緊密聯繫,企業進駐中國的時間較長,展現出本地化競爭力較強的特點。根據報告統計數據,樣本中17家醫藥外企在華的36家子公司中,約一半至今已成立21年到30年。以諾華為例,1987年,北京汽巴-嘉基製藥有限公司成立,這也是北京諾華製藥有限公司的前身。企業在華發展至今已近30年,規模也從成立初期的數十人團隊,擴大到目前在中國擁有7家全資或控股公司,在華僱員約7600人。
「目前看來,外企的技術研發優勢仍然比較明顯,近年來,新的研發產品被不斷導入中國市場。然而,許多外企雖然已在中國市場耕耘多年,但是深入我國縣鄉村基層醫藥市場的經驗並不多,相比較而言,中國本土企業對基層市場更為熟悉。」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表示,「中國本土醫藥企業和外資企業與其說是競爭關係,不如說是『競合關係』,內外資企業各有所長,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隨著新醫改的推進,以及新農合補助標準的提高,我國基層市場發展迅速,醫療需求總量很大,這就要求內外資企業通過優勢互補,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報告顯示,包括葛蘭素史克在內的醫藥外企在社會責任競爭力方面普遍得分較高。報告分析表示,由於醫藥企業具有特殊性,其產品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好藥治病,劣藥致命,因此,不少醫藥外企在華發展時都把履行社會責任放在了重要位置。
此次活動還現場揭曉了「2015外資企業在華競爭力十強」、「2015在華外資企業傑出貢獻獎」、「2015在華外資企業優秀企業公民」等榜單。其中,諾華集團(中國)榮獲「2015在華外資企業傑出貢獻獎」。
■ 醫療產業併購論壇 ■ IVD產業論壇
■ 骨科器械產業論壇 ■ 心血管器械產業論壇
■ 眼科醫療器械投資論壇 ■ 口腔醫療產業論壇
■ 智慧醫療投資論壇 ■ 醫療產業投資論壇
■ 醫院投資論壇 ■ 醫療天使投資論壇
長按並識別以下二維碼,了解更多會議資訊:
聯繫主辦方:
021-68581087,registration@chconsult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