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人過年,家裡的年貨總是以海鮮為主的。小時候家裡的年貨,除了豬肉,雞肉之外,老闆魚,黃花魚,偏口魚,小嘴魚,鮁魚,白敏子魚(跟大黃花魚長的很像)刀魚等多多少少都是有的。老闆魚,偏口魚,小嘴魚,蝦米基本上都是深秋時節,自己家晾曬的,平常日子「不噶事」(不捨得)吃,等到快過年了,才用涼水浸泡以後,走油時炸著吃,拌涼菜吃。
以後隨著物質的豐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冰箱的普及,大連人家裡備著的年貨,還是以海鮮為主。海鮮除了黃海渤海產的魚類之外,還多了一些冰凍海鮮。凍海螺頭,凍赤貝,凍大蝦,凍烏魚板,凍海蠣子,凍蜆子肉,凍鮑魚,即食海參等塞滿了家裡的冰箱。
再後來,天南海北,國內國外的各種魚類,貝類,甚至包括龍蝦在內的各種蝦類,也蜂擁而至到了大連人備的年貨大軍的行列之中了。
生活在大海邊的人,平常日子本來就離不開海物。實在沒有其他海物吃的時候,抓一把蝦皮,拌大蔥,炒蘿蔔絲子,有點「腥味」就行。所以大連人調侃說:「別拿蝦皮不當海物!」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區飲食習慣的形成,跟所處的地理位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平常生活離不開海物的大連人,過年時備的年貨,以海鮮為主,就不足為奇了。
今年過年大連人備的年貨,一改多年來形成的習慣,不再是以海鮮為主了,這純屬無奈之舉。新冠疫情的肆虐,都肆虐到了冷鏈食品上了,為此,大連局部封了兩次城了。人們對冷凍海物望而卻步,或者是談海鮮色變。
今年我家的年貨中,進口海鮮、外地海鮮一點也沒備,倒是本地產的鮁魚來我們家開會了。
鮁魚,在大連許多人眼裡,不算是高檔魚。究其原因,主要是許多人家做不好鮁魚,或者不會做鮁魚。果真是這樣,如果鮁魚處理不當,腥味就會很大。
其實,在大連老話裡,鮁魚還是相當不錯的。老話說「佳吉魚頭,鮁魚尾,刀魚肚子,唇唇魚嘴」。吃鮁魚,鮁魚的尾部是最好吃的。鮁魚可以有好多種吃法,包著吃,汆著吃,燉著吃,紅燒吃,燻著吃都行。
眾所周知,鮁魚餡的餃子,是大連一個很有地方特色的食物。我的經驗是,如果包鮁魚餡的餃子,選擇的鮁魚重量在10斤以上的為好。大鮁魚肉中含的油脂多,不用加入肥肉,吃起來就特別的香。大鮁魚剔出來肉以後,剁成肉泥,加入蔥花,薑末,胡椒粉,鹽,味精,打入一個雞蛋,拿筷子順著一個方向攪,邊攪邊加入泡好的花椒水。鮁魚餡攪到不稀不稠的時候,再加入切好的韭菜即可。煮鮁魚餡的餃子,不能超過兩開,煮大了,韭菜和魚肉口感就會遜色很多。吃鮁魚餡的餃子,蘸的蒜泥,也是有講究的,不能放醬油,只放醋就行。如果放醬油的話,鮁魚餃子就會發腥。
選擇汆丸子的鮁魚,一兩斤重的鮁魚即可。鮁魚泥的處理方式,與鮁魚餃子餡基本相同。只是在攪拌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入一些幹澱粉,增加魚丸子的粘稠度。汆鮁魚丸子的湯,就是燒開了的白開水,不用熗鍋,水燒至八九十度的時候,就可以汆丸子了,不能用大火,中火就行。丸子汆好後,再給湯調口味兒。鹽,味精,胡椒粉,還有幾滴香油。許多人汆鮁魚丸子,配菜喜歡蔥花香菜。我經過多年實踐,還是加入紅根菠菜,口味更鮮美……
取一段鮁魚尾部紅燒,酸甜辣鮮鹹口味,我家大胖媳婦和女兒很喜歡吃。燻鮁魚,不但好吃,而且還容易保存。蘿蔔乾子燉鮁魚頭,也是很有大連特色的。
雖然今年情況特殊,家裡備的年貨海鮮品種不多,但是,我們可以把不多的海物,儘可能做出來更多種樣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