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一年,也有很多片段讓我記憶深刻。曾記得,7月份的一天,我由於感冒,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服了感冒藥後,當晚9點就早早睡下了。到了凌晨4點的時候,我忽然被一個噩夢所驚醒,我夢見了當天早上凌晨5點半要推送的雲檢微信的其中一條,由于格式不對,全文都是亂碼。這個夢把我嚇得可不輕,我立刻爬了起來,迅速打開電腦,這時才發現家中的WIFI欠費了,最終我選擇了用手機的4G網絡連接,但是速度有點慢,這可把我給急壞了。後來,總算順利打開了微信後臺,仔細檢查後,原來是虛驚一場。雲檢微信也於當天凌晨5點半順利推送。
為了堅守新媒體陣地而無數加班,放棄了多少次與家人朋友的相聚時光,每天為了按時推送消息而在五點半的鬧鐘響起前神經質一樣的醒來無數次以及反覆檢查文字的忐忑心情……這份「酸爽」的體驗,陪伴了我的整個2017,記錄著我們每天用滿腔熱情默默堅守新媒體陣地而終於收穫碩果的喜悅,以及這份喜悅沉澱後讓我由內心燃起的職業榮譽感和成就感。
就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歷練中,我和新媒體團隊其他成員的新聞嗅覺逐漸變得靈敏,彼此的配合變得更加默契,優勢互補的效果也逐漸顯現。當每期「網際網路+檢察」的榜單發布時,看見我們榜上有名,我和我的隊友們總是異口同聲地說「666」。
2017年,對我來說,另外一個收穫就是,邁出了在檢察新聞寫作路上更加堅實的一步。下半年,在檢察日報雲南記者站負責人、同事的鼓勵和幫助下,我開始學習新聞稿件的寫作。在基層檢察院工作的時候,我常常利用業餘時間寫作散文,形成了隨心所欲、發散式思維的寫作習慣,後來從事了新媒體工作,又適應了生動鮮活、不拘一格的網絡語言,為了儘快進入狀態,我堅持每天將《檢察日報》作為學習樣本,對於一些具有指導意義或者深度報導的稿件一一取樣收藏,空閒時拿出來反覆研習文章結構、新聞亮點及寫作技巧。記者站負責人對我寫出的每篇稿件都「手把手教、詳細點評」,讓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經過近半年的學習與磨礪,我初步掌握了新聞稿件的撰寫技巧,並將靈活的新媒體語言融入其中,不斷增強文章的可讀性。當《檢察日報》等主流媒體刊發我所採寫的新聞稿件時變成鉛字的時候,我的心裡別提有多激動了,我的努力終於換來了收穫,從那以後,我更加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