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以後,語言溝通成了住村幹部和老鄉們最大的障礙,學習維吾爾語成為了住村幹部的必修課,只有學好了維吾爾語,幹部們才能更好的為村民服務。
《最後一公裡》(ID:MqMsMx)記者劉若涵 通訊員王麗報導
在學習維吾爾語過程中,住村工作組找到了很多有趣的諧音和單詞學習竅門,在學習中也找到了很多樂趣。玩中學,學中玩,增加了工作組和維吾爾族朋友之間的感情,他們說錯了也沒有關係,發音不準也沒有關係,沒有人笑話,就像我們聽一個老外或者維吾爾族朋友說漢語一樣,他們那麼努力認真的說,我們只會覺得他說的真棒!
以下是鄯善縣教育局住魯克沁鎮其那巴克村工作組學習維吾爾語的一些心得,希望大家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發。
在這瓜果飄香的季節,村裡的「阿達西」(朋友)送來一個「窮塔吾子」(大西瓜),問我皮夾克「八毛」(有沒有),我心想,問我有沒有皮夾克是什麼意思?難道吃西瓜要穿著皮夾克?
在新疆的人都知道皮夾克是什麼,這大夏天的穿皮夾克也不合適呀,我說「也可」(沒有),然後顛顛的跑回宿舍拿了把水果刀下來,流著口水望著西瓜傻笑,「阿達西」(朋友)說:你有皮夾克為什麼說沒有呢?我才知道,在維吾爾語裡,皮夾克可是刀子的意思。
這怎麼和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扯上關係了呢?聽我慢慢道來,我所在的住村工作組有兩名警察,每次新朋友認識時總是要問一句「涅麥/黑子買提/克裡斯孜?」(你是做什麼工作的?)這兩名警察總是異口同聲的說「薩科齊」,他們可真是喜歡這個法國前總統啊,原來「薩科齊」在維吾爾語裡是警察的意思喲,和總統可是沒有任何的關係。
住村工作組住村主要的目的就是「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幫農民朋友們幹點農活是最接地氣,最快融入他們生活圈的方式,從三月葡萄開墩就開始了一年幸苦的勞作,我也認識了很多以前見都沒見過的工具,比如「坎土曼」等。
這天我們去幫助村裡修路,有位村民讓我幫忙給他拿工具,打打下手,他指著遠處對我說「梅婷、梅婷」,我心想,他可真時髦,還認識明星呢,而且還騙我玩,梅婷怎麼可能來這種地方。
後來一看,路邊放著一把十字鎬,原來,「梅婷」在維吾爾語中是十字鎬的意思。
數字在生活中太重要了,買賣東西,電話號碼,約定時間等都離不開數字,以前上學的時候,每天課間操的時候都能聽見隔壁民族學校那富有節奏的維吾爾語版「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那時我就已經會數到八了。
到村裡以後,得學習數數,於是問九怎麼說?答「脫褲子」,這可真好記,你們記住了嘛?「脫褲子」在維吾爾語中是九的意思喲,不是讓你真的脫褲子呀!
維吾爾語中還有很多和英語發音一樣,表達的意思也一樣的詞語,比如電話(Telephone),浪漫(Romantic)、果汁(sherbet)、秒(second)、分鐘(minute)、計劃(plan)、思想(idea)等等,這也為學習維吾爾語有一些幫助。(鄯善縣教育局住鄯善縣魯克沁鎮其那巴克村工作)
《最後一公裡》想要人!
簡歷請投送到:
zhygl2014_hr@126.com
我們都熱情地敞開胸懷等待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