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現瞄準中國人的詐騙 冒充中方有關部門

2021-02-09 日中資本市場

在日本的中國人接到冒充中方有關部門職員的電話,被騙取錢財的案件在大阪府內接連出現,受害總額約達3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22萬元)。有的案件是一開始播放中文自動語音,僅誘導能聽懂的中國人;有的則似乎是根據名單瞄準了特定個人。大阪府警方認為這是中國人團夥的新的特殊詐騙手段,已呼籲大家警惕。

  今年8月,家住大阪府的20多歲中國籍女性的手機突然接到自稱是大使館職員的男性打來聯絡電話說,發現了偽造的護照。要不要報警?

  之後,電話被轉給自稱中國警方的另一名男性。該人稱偽造的銀行卡被用於洗錢,即便不知情也會被問罪,並要求女性發送定位信息。

  據悉,該女性在與犯罪團夥的接觸中,被出示了印有自己臉部照片和護照號碼的似乎是逮捕證的東西,感到了不安。結果,她以「為了證明並不是與犯罪有關的金錢」的名義,匯出了200萬日元現金。

  被用同樣的手法騙取了銀行帳戶等信息的40多歲中國籍男性現在仍會接到疑似犯罪分子方面打來的電話。該男性說,沒想到住在日本自己會成為詐騙的對象,完全沒有警惕。

  大阪府警表示,府內3月前後起發現有此類電話,截至9月底發生了18起案件,10~50多歲的較為年輕的中國出身者被盯上。滋賀縣和福岡縣也有人受騙。

秋田縣秋田中央警署稱,秋田市的40多歲女性10日接到了實際不存在的國際區號「+885」來電。自稱是大使館職員和公安局人員的男女威脅稱「您向武漢寄送了大量口罩對吧?這是犯罪」等,她總計匯款411萬日元。

據分析,此類做法是通過設備設置虛假的來電號碼並大量自動撥打電話。目前多數情況是在北美和巴西等區號後加上實際上並未使用的區號等。

NTT都科摩稱,對於接此類電話不會收費。TOBILA公司稱,此類電話撥回去也打不通的情況很多,而此外也存在其他濫用國際電話號碼的詐騙手段。

  自動語音播放和根據名單的電話均明確以中國人為目標,但案件的背景分析工作未有進展。辦案人員透露稱:「同類詐騙擴展至全國。如果窩點在海外,就很難查處。」

  大阪府警方9月製作了敦促警惕詐騙的中文宣傳單。內容是介紹詐騙手法,例如謊稱「你會被取消在留資格」,還將分發給日語學校等。辦案人員稱「考慮到也有未向日本警方報警的情況,難以看清受害實態」,加強了警惕。

文章來源:網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如來源標註有誤請告知,我們及時予以更正/刪除。微信聯繫yangyaoyu88  

相關焦點

  • 35名日本詐騙犯被中方刑拘,日網民居然提出這種要求…
    編譯 觀察者網 肖晟仕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12日報導,中國有關部門7月3日通報日本政府,以詐騙嫌疑在福建省對
  • 以華人為目標的詐騙電話打到了日本人家裡,警方提醒注意!
    據分析是瞄準在日中國人的「匯款詐騙」,但這類電話打給日本人的情況也不在少數,甚至出現了有人被騙約4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6萬元)的情況,專家呼籲不要接可疑電話。這些都是由於自身警惕或者是因為運氣沒有遭受到經濟損失,但是被詐騙電話騙到的人也不在少數。
  • 有人冒充「疾管中心」進行詐騙
    近期,有詐騙分子冒充「疾管中心」以預約新冠疫苗為由發送含有連結的簡訊給事主,騙取事主個人信息。大家務必提高警惕。這種簡訊是常見的釣魚網站式詐騙。詐騙分子冒充官方機構,向事主發送「釣魚網站」的連結。面對此類詐騙首先可以從連結進行分別。例如這條簡訊內的連結,後綴就是.cc,這根本不是國內的域名後綴,能夠比較容易分辨的。
  • 濰坊市內出現冒充「社保局」的詐騙電話!已有人中招!!!
    實際上,王女士遭遇的詐騙是冒充社保局詐騙方式之一。在此類騙局中,騙子還會以社保卡被盜刷為由頭,謊稱事主身份信息被盜用,很可能被捲入洗錢、涉黑等犯罪案件中。然後,冒充公安局的騙子出場,在取得受害者信任後引導其將錢轉到對方提供的「安全帳戶」。
  • 日本發生多起針對中國人的電話詐騙
    受疫情影響,日本經濟處於歷史的低點,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其中電話詐騙案件尤為突出(話說什麼都賴到疫情頭上好嗎)
  • 在日本,中文詐騙電話越發猖狂,受害者呈上升趨勢
    9月29日,從實際不存在的國際電話號碼向日本國內手機打電話的情況本月以來激增。
  • 這種詐騙套路再升級,瞄準財務人員
    詐騙手段又「升級」了!這回騙子瞄準了各個公司裡有錢的財務們這起近日發生在杭州市江幹區的電信詐騙案件是傳統騙術翻新「馬甲」,以「銀行年檢員」的身份騙取信任,之後的步驟依然是冒充公司老闆詐騙財務人員。若有銀行帳戶年檢問題,應第一時間與開戶行或銀行官方客服電話取得聯繫,進行核實確認。企業應嚴格執行相關財務管理制度要求,針對QQ(群)、微信(群)要求的轉帳匯款,必須經過公司老闆當面或電話核實確認。
  • 警惕冒充保險公司人員實施詐騙的新苗頭
    日前,警方接到了多起群眾舉報,均稱接到冒充保險公司的詐騙電話,且手法與以往頗有不同。為此,警方給大家揭開這種新型的電信詐騙手法的種種手法。第一步: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購買竊取事主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
  • 從中國打去日本的騷擾,詐騙電話在激增
    話說我最近收得最多的是某1XXX0的電話,各種套餐騷擾....每天兩次真想罵人啊而就在最近,日本國內出現了大量的國際騷擾電話,其中有很多是「+86」開頭的(+86是來自中國的...)據悉,這些打過來的電話大部分都是機器聲音,開口就是中文,噼裡啪啦地說個不停,不少日本人都聽懵逼了
  • 最新 | 外交部:澳駐華使館曾容留有關記者逃避中方審查
    澳大利亞駐華使館還在中方有關部門要求記者配合調查後,安排其進入駐華使館以躲避調查,這些行為完全超出了領事保護的範疇,實質上是在幹擾中方依法辦案,幹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澳方迄今未就搜查中方記者給出合理解釋,仍未向中方記者歸還全部被扣押物品。這就是澳方所謂的正常問詢嗎?關於兩名澳大利亞駐華記者的情況,中方有關部門在辦理一起案件過程中,依法對其開展調查詢問工作,這是完全正常的執法行為,所謂「人質外交」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 冒充「領事館」轉接「公安」的電話詐騙!最近已經有人上當了!
    冒充「公檢法」詐騙廣州市反詐中心今天(4月22日)通報:根據實時警情監測發現,近期接到多宗駐某國中國留學生或其家長親屬來電舉報警情
  • 警惕:冒充市場監管部門簡訊詐騙高發!
    此類詐騙實質上屬於不明簡訊連結詐騙,但是因冒充政府管理部門,故而迷惑性較強。不法分子首先會向目標推送詐騙簡訊,利用「過期將處罰」等內容誘騙受害人點擊簡訊連結。一旦發現被騙,請及時撥打110報警,並留存各種證據截圖,如遇可疑詐騙情形,可撥打反詐專線96110進行諮詢。  營業執照、個體信息失效、經營權確認。個體工商戶最近大概率會收到。冒充銀行以電子密碼器失效、失信等為由。銀行理財客戶大概率會收到。
  • 泌陽縣群眾舉報:疑似有人冒充「疾管中心」發布虛假詐騙信息詳情曝光~
    「疾管中心」發布虛假詐騙信息,請求我局予以核實。首先詐騙分子冒充老師,悄悄潛入學校的班級群裡,以收取新冠疫苗費用為由,對群內家長進行詐騙。      1月3日下午,某地一學校班級群,有兩位「老師」收「新冠疫苗費」,雖然有學生家長發現不對,而且老師也及時說明,仍有幾位學生家長上當受騙!
  • 有人冒充安圖郵政快遞員詐騙,千萬別中招!
    當填寫到最後的信息時,出現了要求填寫銀行卡號和密碼的提示。這時,有過多次網上購物經歷的李先生感覺不對,立即終止了操作。隨後,李先生致電中國郵政安圖分公司進行詢問。工作人員告知,對於處理問題的郵件,一般由快遞員按照郵件地址上門與客戶面對面進行處理,或電話聯繫客戶到郵政指定營業場所進行處理。絕不存在未與客戶溝通就私自添加微信,要求轉帳等行為。▲冒充安圖郵政快遞員的微信號。
  • 看騙術·防詐騙:冒充客服退款詐騙又來襲,愛網購的你要注意啦!
    淘寶客服在我們大家的認識中,是解決我們售前售後等問題的中間人,但是不法分子卻利用我們對淘寶客服的信任,去冒充淘寶客服退款類進行詐騙。
  • 入國管理局提醒:警惕詐騙電話
    中文導報訊(記者 宋力)針對在日華人的電信詐騙案近期有抬頭的趨勢,騙子不僅冒充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實施詐騙,最近還有冒充日本入國管理局的案例。入國管理局近日發公告提醒:請注意防範冒充入管局職員的「匯款欺詐」。
  • 冒充大田換錢的詐騙!您的每一次轉發,就可能減少一個同胞受騙!!
    冒充金誠換錢所的詐騙QQ號!! 網絡近期活躍的冒充金誠換錢詐騙犯!! 詐騙得逞的過程!! 詐騙得逞之後的記錄 那國內冒充公檢法,冒充銀行詐騙的,被害人也去找公檢法,找銀行給個說法嗎?? 在韓的孩子們:您的每一次轉發,就有可能避免一次被騙!!
  • 在日華人冒充警察,騙日本老太幾百萬日元被捕!對自己日語多自信啊!
    日本警視廳日前逮捕了4名男性,2名是中國籍,但其中一名已入籍日本。他們涉嫌冒充警察詐騙,金額達到1.26億日元。
  • 「殺豬盤」開始瞄準歪果仁,不懂英語照樣騙,24人被抓獲!
    內江市公安局東興區分局成功破獲一起跨國詐騙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4人,查獲涉案電腦20臺、涉案手機50部、電話卡100餘張。根據群眾舉報和前期的線索分析、排查,辦案民警發現一個寫字樓內盤踞了一伙人,每天只上網玩手機,形跡非常可疑。經過縝密偵查和大數據分析,警方摸清了團夥的人員結構、活動規律,以及違法犯罪事實。
  • 密山市發生一起冒充淘寶客服身份詐騙3萬餘元的案例!!
    賣樓,密山陽光小區7樓,98平,家電家俱齊全,地熱太陽能13234676123    近日,密山市發生一起冒充淘寶客服身份詐騙3萬餘元的案例。    5月13日下午我市一被害人接到自稱淘寶客服的電話,稱被害人3月份在淘寶上購買的化妝品因成分當中某種物質超標,按有關部門的要求現在要賠付消費者3倍金額,對方要求被害人添加他們的「客服QQ」,在QQ上「客服人員」(實際上就是詐騙分子)語音指導被害人點擊支付寶App裡面的理賠按鈕(實際上支付寶帳號裡根本沒有理賠這個按鈕,是騙子編造出來的),被害人告訴對方跟本沒有理賠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