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國的華盛頓大學開設了一門課程,名稱叫做:
CALLING BULLSHIT IN THE AGE OF BIG DATA
如果直譯的話,大概可以叫做《大數據時代下的那些狗屁》,一個正經大學的正經課程取這個名字也是相當另(xuan)類(ku)了。
果然,課程設置一公布,就在學校裡引起了轟動,搶課就像搶搖滾明星演唱會的門票那樣刺激——
在開放選課的1分鐘內!
課程的160個名額就被一搶而空!
也許你也會覺得是課程名字太「標題黨」了吧,很多「標題黨」都是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開始三千米跑的起跑,吸引了所有觀眾的目光,等一圈過後再看,他已經跑不動退賽了。
那麼這門看起來十分「標題黨」的課程,後勁如何呢?
我們來看,
2017年,這門課程是1學分:
到了2019年,這門課程已經是3學分了。看來後勁很足啊!
Carl Bergstrom和Jevin West共同開設了這門課程。
Carl Bergstrom是生物學教授, Jevin West在2017年開設這門課程的時候是華盛頓大學信息學院的助理教授,現在已經是副教授了。
課程簡介只有一句話:
Our world is saturated with bullshit. Learn to detect and defuse it.
我們的世界充斥著狗屁,學會發現它並消除它。
課程模塊如下:
果然,每個模塊都能結合當下的信息環境展開無數話題啊。
在「Calling Bullshit」課程的一開始,就提到了Harry Frankfurt的《On Bullshit》
Harry Frankfurt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他曾經出版過一本圖書就叫《On Bullshit》,中文版如下(左為臺灣版,右為大陸版):
譯者南方朔在前言中指出:
這本書的貢獻,在於它以最嚴格的論證,指出了放屁之害大過說謊。
昆汀·塔倫提諾在他的影片《低俗小說》中提出過一個很強的問題:
為什麼人在一起就非得瞎扯些什麼,不然就會覺得特沒勁?
確實,我們的生活不可能完全沒有扯淡,有時候我們的情感需要扯淡,《論扯淡》一書的序中也說到:
關鍵是,扯淡必須有界限,總有些事情是不能扯淡的,不能扯淡的事情就不能扯淡。
哪些事情不能扯淡?我們又該如何識別並抵制這些不該扯的淡呢?一起讀完這本書吧,這本書正文內容不到70頁,相當精簡,很快就能讀完。
打開電子圖書網站「讀秀」(www.duxiu.com),
可找到這本書,試試吧:
文末彩蛋:
今年2月份,「Calling Bullshit」 還推出了一個工具網站,
http://www.whichfaceisreal.com
網站有海量照片,其中有些是真實人像,有些是計算機合成的虛假人像,看你能否一眼認出來。我選了幾張如下,你覺得下面的哪些是真實人像呢?在下方留言寫下你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