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和老人,精神矍鑠,為人謙遜和善,常年穿著帶補丁的中山裝,終日勞作,自己勤儉節約,卻始終堅持愛心助學,扶危濟困,在近四十年間,賈老捐資200餘萬幫助百餘名寒門學子完成學業,在三江平原上刻印著他的一片愛心,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對家國的愛。
賈文和老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善舉?又為什麼堅持不懈地去做?這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
賈文和老人出生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賈家幾代人都目不識丁家境窘迫。9歲的他還沒有上學,每天靠乞討維持生計,每次要飯回來偷偷地留下一點糧食藏到柴垛裡,把積攢的7升糧食交到本村的初級小學吳先生那裡當做學費,圓了他上學的夢!1952年春,他拿著爺爺給的4元9角5分錢到集賢鎮初級中學讀書,他刻苦學習不敢有半點懈怠,以全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結束了初中學習。1954年秋,他被佳木斯一中錄取,開學很長時間不見他的身影,家裡不同意他上高中,後經多方努力,政府出了30元錢,賈文和老人才得以上了高中。在同學老師的大力幫助下完成了高中的學業。每每和老人交流時,談到他的學習生涯,談到他的同學時,都老淚縱橫,念念不忘同學們對他的幫助、關心和愛護!三年的高中學習,每次考試都是學年第一名,1956年全國第一次數學競賽他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1982年賈文和老人開始資助貧困學生,先後資助過100多名貧困大學生,所用資金已超過二百餘萬,這些學子工作在各行各業,為國家的發展和建設、為人類的進步正發揮著作用。
2005年,賈文和老人與友誼高中一年八班同學結成幫扶對子,他如一束陽光照亮了八班學生前進的路。除了物質上的幫助,三年的時間裡,賈文和老人與八班學子們通信無數次,指導學生們的學習生活,這些信件被賈文和老人收錄整理成《與八班同學書》《夕拾集》《夕拾集續》等冊子裡。05屆八班學生董宇:「我上高中的時候電腦還沒有普及,賈爺爺自費給我們班級買一臺電腦,讓我們通過上網去學習國學文化,當時在我們學校這種方式是比較新穎的。賈爺爺平時是一個特別愛讀書的人,他時常給我們講課,把他學到的東西告訴我們,也是幫我們開拓眼界。」 05屆八班學生孫文玉:「那時候給賈爺爺寫了很多的信,他平時工作也比較忙,但他幾乎每一封信都會給我回,而且他寫信的時間下面都有標記,基本都是在晚上深夜的時候,有的時候甚至是後半夜寫的回信,而且我們班大多數的人都收到過他的回信。當時我特別的感激賈爺爺,讓我的人生有了一個目標去奮鬥,我之所以選擇教師這個行業,就是希望更多的家鄉後輩能夠回到這裡來,建設家鄉,像他一樣。」 05屆八班只是賈文和老人助學長河的一朵浪花,在他的一生中,還幫助過許多家境困難的孩子上學,他在那些寒門學子無助的時刻出現,卻不求回報。受資助學生宋成成:「我從小就是父母離異,單親家庭,正好還趕上我父親生病,家裡沒有經濟來源,賈爺爺了解到我的情況,高中三年我的生活費、學費,都是賈爺爺資助我,讓我能上完高中。其實當時心裡對上學這事不抱有太大希望了,賈爺爺就做我的思想工作,他說:「知識是能改變命運的,你得完成你的學業,讓你之後的生命更有價值。」
用什麼樣的漂亮詞彙都表達不了賈文和老人對家鄉的一片赤子之心,對家鄉教育的關切之情,對家鄉孩子成長的殷切期望。用毛澤東評價白求恩的話評價賈文和老人一點都不為過,他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他就是一面道德的鏡子,滿滿的正能量!他施的是大愛,大愛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