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筆者問起,是什麼原因讓她走上了這條常人看來近乎「怪異」的捐資助學路,而且樂此不疲,無怨無悔?仁慶蘇布德說,她這些年來堅持捐資助學,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當成一項自己給自己定的一件事來幹,捐資助學的決心,早在40多年前就立下了。
也許有人要問,憑著仁慶蘇布德的收入,能維持生活已屬不易,又從哪裡弄來這麼多錢捐助學生呢?仁慶蘇布德周圍的人如是說:「老人捐助給孩子們的錢,都是她一分一分地從牙縫裡摳、從生活中擠出來的。其實她平時生活可節省了,不吸菸,不喝酒,連菜都捨不得買。別人捐款是捐餘錢,她卻是『裸捐』,有多少捐多少,有時候借錢也要捐」。仁慶蘇布德不是日進鬥金的大款,不是腰纏萬貫的富豪,嚴格來說,她絕對算不上一個有錢人。即便在她所在地的嘎查老家,她的家庭收入列在牧區下等。可她只要聽說誰家的孩子讀不起書,便立即傾囊相助,動輒一次捐助上千元,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她說:「我知道沒錢上學的滋味。雖然我的收入有限,但我會盡我的最大能力,幫助孩子們完成學業,幫一個算一個」。
2014年7月1日,年近六旬的仁慶蘇布德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說那天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也是她終身難忘的日子。在鮮紅的黨旗下,莊重宣誓後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這也成為仁慶蘇布德最為珍視的榮耀,也是他矢志不渝捐資助人的不竭動力。她說:「我沒有能力帶領群眾發展經濟致富,唯有捐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讓他們多讀書、多學知識,長大後帶領群眾致富。認識我的人會說,仁慶蘇布德是個真正的共產黨員,這就夠了」。她語氣平淡樸實。
她的所作所為苦了自己,苦了子女,苦了家人,卻幸福了無數求助無門的貧困學生。10萬多元的捐款,對貧困學子來說,卻是一股暖流、一股力量,一份情牽「希望」、無私奉獻的真摯之情,正是著涓涓細流,譜寫了一幅幅捐資助學的道德篇章,匯聚了一股股的愛心暖流,震撼著貧困學子的心靈,詮釋著助人為樂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唱響了共產黨員弘揚正氣的社會主旋律,實踐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黨旗增光添彩。
胡鳳崗 阿日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