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做法多樣,市場上的魚更是多種多樣。不過好吃魚的你們,買魚的時候可要小心,千萬別買這三種「問題魚」。
日常我們都會提倡大家吃活魚,不僅僅是覺得活魚味道好,更是為了避免變質。但是一些海魚,會因為生存環境、運輸原因,所以我們看到的是死魚。
如果發現魚肉出現腐敗、變質、沒有彈性,甚至一碰就爛的現象,則不宜購買食用。這類現象的出現與反覆解凍、保存時間長有關,魚肉內部蛋白質在細菌作用下分解,產生毒素和難聞氣味。
魚在死亡一段時間後,腹部會因為細菌作用,而發生破損、爆開現象,而魚腹內有腸道、魚膽、魚鰾等物質,魚死後會因為時間和溫度而發生腐敗、爆開。這時魚肉有異味,細菌多和毒素多。
追求吃野魚的目的是鮮美的口感,但野魚的生長環境值得擔憂。生長在化工廠附近的野魚體內含有更多的重金屬和有毒物質,食用後這些物質也會進入體內,並在體內聚積。
因為魚生長在水中,而魚鱗等於一層外衣,魚不同於人,也不會洗澡,魚鱗中容易積攢細菌、髒東西、寄生蟲,不僅影響口感,一些生長在池塘、汙水溝的魚還帶有寄生蟲。
這是魚的呼吸器官,在水中,通過魚鰓過濾氧氣、微生物、髒東西等。魚鰓相當於一個過濾網,更容易存在細菌、寄生蟲等。而且非常不好吃,土腥味重。
在醫院中魚膽中毒的例子非常多,因為魚膽中含有膽酸、重金屬等物質,對肝臟、腎都損。甚至會麻痺呼吸系統,出現呼吸困難。
長在魚腹中,起到保護作用,吸附重金屬和毒素,對人體不利。人食用後之所以沒有中毒,與食用的量有關。
長在魚身側,屬於魚的感知器官,雖然能吃,但是因為周圍有粘液,這些粘液腥味重,嚴重影響口感,尤其是鯉魚。
1、魚越新鮮越好嗎?
不是。現殺現吃的魚,它的蛋白質還沒有分解,味道不鮮美,營養也不充分。甚至魚死後僵直階段蛋白質酸度會提高。最好冷藏半天。
2、魚鰾能吃嗎?
可以吃的。在中醫裡魚鰾有補腎、強經骨作用,還可以補充膠原蛋白。
3、哪些魚更容易過敏?
與河魚、活魚相比,海魚、無鱗魚、死魚更容易引起人體的過敏。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每位創作者的版權,除了不知道作者署名外我們不標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