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當前南非白人的生存狀況,按題主要求,從經濟、政治、教育、移民幾個角度,大體說一下吧。要記住的關鍵一點就是,1994年種族和解達成的妥協是,政治上立刻結束種族隔離制度,經濟上仍然保留原有機制、模式、所有權等基本不變,以後視情逐漸過渡。一、經濟上,南非白人在經濟上佔據主導的狀況沒有根本性改變。
收入:根據2011年南非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白人家庭平均年收入是365134蘭特(家庭平均人口數是2.8人);黑人家庭平均年收入是60613蘭特(家庭平均人口數是3.9人)。白人家庭年收入是黑人的6.02倍。這一數值相較2001年的8.61倍有所縮小,但差距仍然很大。
失業率:2015年中,黑人失業率為27.9%,白人為7%。33、企業高管比例:根據南非就業平等委員會2014-2015年報告,在南企業最高管理層中,70%為南非白人,南非黑人佔13.4%。(南非總人口比例為:黑人佔79.6%,白人佔8.9%)。
總結:用南非人常用的一個比喻來說:南非社會是一杯層次分明的卡布奇諾,底下是咖啡(黑人大眾),上面是牛奶(白人中產),最上面是奶泡(白人富豪),最後在頂部撒點可可粉(黑人精英)作為點綴。
政治上,以黑人為主體的非國大長期執政,但受到白人多方掣肘。一方面,非國大自1994年首次不分種族大選以來,非國大一直是執政黨,2015年大選時總支持率略有下降,但仍有60%以上的支持率。在地方9個省中,非國大在8省執政,以白人為基礎的最大反對黨「民主聯盟」(DA)在白人比例最高的西開普省執政。因此,總的看,白人的確有喪失話語權之感。在中央政府中各機關中,白人升職也有明顯的天花板,如果不是非國大黨員,基本上處長到頂。另一方面,在南非政治體制下,白人仍有諸多可以掣肘非國大的途徑。首先,非國大雖然通過選舉贏得議會和政府的控制權,但南非司法系統高度獨立,至今仍是白人法官主導。而且在南非,從指責總統更換部長到指責官員腐敗,都可以隨意提告,不管勝負,先拖上一年半載,讓政府無法實施政策。其次,作為「第四權力「的南非媒體主要也控制在白人手中,還有的直接就是歐洲大媒體旗下。這些媒體的政治新聞基本上只有一個調門,就是批評政府和非國大。
教育上,就舉兩個例子吧:不少大學裡的黑人學生至今還在爭取英語而不是阿非利康語(南非白人主要語言)作為主要教學語言而鬥爭。南非第二大黑人族群科薩族(就是曼德拉、姆貝基等出身的族群)去年才有了第一套本民族語言編寫的小學數學教材。
移民問題上,儘管白人優越地位沒有太大改變,但畢竟經濟上居於主導地位但政治上卻要受黑人的氣,這種巨大反差可能比讓白人更加不爽。據統計,過去5年間,約有10萬左右的白人淨流出,移民至歐美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