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秦嶺山中的50年代老電影院:擁有大量電影膠捲,懷舊感十足

2021-02-08 曹先生帶你看世界

踏踏實實地踏上青石板,秦嶺深處的一條老街兩邊的木製小屋都開始為這夜晚的到來掌燈了。走在街上,不時能聞到咖啡的清香,從書吧、青旅中溢出。

在開了幾十年的雜貨店裡,本地人李叔正看電視很悠閒。離他家一街之隔的老供銷社還是上世紀50年代的樣子,李叔從記事起,對面就再也沒有換過,但裡面的東西已經改成了時尚簡約的青年旅舍。這裡到處都是懷舊的物品,可以在這裡找到70年代的任何一種物品。在這裡,李叔說他唯一的愛好,也是真正令他驕傲的東西。

沿街拐彎,穿過城市的北棧河兩岸依舊是燈火輝煌,旁邊的電影博物館就是20世紀遺留下來的老電影院。這個電影院承載著老留壩人的記憶,秦嶺的交通擁擠,通訊不便,這些住在山間的人,唯一的娛樂設施就是這個充滿他們全部青春的電影院。所以在留壩縣的人們心中,也留下了重要的意義。

自1979年第一部電影開播以來,老電影院就兢兢業業地工作了近40年,可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先進放映設備取代了這些老式放映設備,那些老膠片也被裝進鐵盒子裡,鮮有人問津。如今,她們從歷史舞臺上退下,唯一的作用就是擺在展櫃裡,讓後人看到她們父母的故事。

現在即使他們已經偶有啟封,也是為了給下一代展示這些曾經的科技,小朋友們看著轟隆作響的放映機,眼睛裡流露出的好奇,就像年輕時第一次看到電影一樣。

今天的電影院已經大不相同了,改造完後,一樓的售票廳變成了咖啡廳,裡面有先進的設備,有最新的電影,但還保留著兩排舊椅子,放在新的放映廳裡,館子對我們說:那是為了「回首往事」…現在年青人還會在這裡共度周末的下午,那一幕就像當年爸爸媽媽第一次看壩壩電影一樣。

相關焦點

  • 露天電影院再現,電影還可以這樣看!
    ——《露天電影院》鬱冬露天電影院,是夾雜著童年回憶和意境的五個字,有空氣的涼意、夜空的星星和熒幕上的故事。在中國,露天電影其實是懷舊,在中國電影百餘年的歷史上,露天電影作為最主要的放映形式繁榮了很多年,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末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在國外,露天電影節早就是一件受年輕人喜愛追捧的時髦事了。
  • 老上海戲院 | 平安電影院
    「平安電影院」位於南京西路1193號,在「平安大樓」底層的正中心。「平安電影院」代表了老上海一個時代的縮影。它的前身為安凱第商場,三十年代是西班牙駐滬領事館所在。張愛玲如此描寫「平安大戲院」:「全市唯一的一個清潔的二輪電影院,灰紅暗黃二色磚砌的門面,有一種針織粗呢的溫暖感,整個建築圓圓地朝裡凹,成為一鉤新月切過路角,門前十分寬敞……」 。
  • 【盲人電影】盲人也能看電影,就在8890光明電影院!
    對普通人而言,看電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對盲人來說簡直不敢想像。看一場電影也許只是一種夢想,這個夢有一天真的能夠實現嗎?前天下午,「8890光明電影院」首映開播,來自市區的50多位盲人代表,就「觀看」了一場特殊的電影——盲劇,切身體驗了一把電影的魅力。
  • 國內現存最老的電影院 | 哈爾濱和平藝術電影院歷經四個朝代
    和平藝術電影院,前身為1908年建立的敖連特電影院,英文名為Orienecinema,由俄國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著名電影經理人М.Я.阿列克謝耶夫和Б.Н.阿維季科夫(奧連特旅館老闆)合夥創辦,隸屬俄國人在哈創辦的遠東影業公司經營
  • 羅溪洪四鄉村影劇院,與老電影來一場懷舊之旅!
    歲月淘汰了很多影劇院,它們背後還藏著老泉州人難以割捨的情結,不過,它們最終選擇悄然走遠,或者轉換角色,消失在了觀眾的視線之外。市場強大的抉擇力,分分鐘能讓跟不上時代的影院,拔了電,熄了燈。  從某種角度上講,羅溪鎮洪四村影劇院就是個「異類」。在它面前,連市場規律都黯然神傷。這座村級老影劇院堅毅地走過了近50個春秋,即便當下,也依然牽繫著洪四人的心。
  • 【大城小事】露天電影進社區 一家老小歡度懷舊暑假
    8月22日晚間,鋁業社區的停車場上特別熱鬧,聚滿了居民,家長帶著小朋友,老人們三五成群,結伴而行,有隨性席地而坐的,或是搬把小板凳搖著蒲扇的,原來是要播放露天電影呀!為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趁著市總工會送露天電影進社區這一機會,鋁業社區社工站積極聯絡,認真配合,周密組織,此次,讓轄區70餘位居民享受了一場免費電影,讓家人老小一起度過一段愜意懷舊時光,在炎炎夏日裡為居民送去一份清涼。晚上7點15分電影準時播放,此次為大家播放的是一部摔跤題材的勵志電影《摔跤吧!
  • 夜讀 | 老家的電影院
    電影院裡的青春歲月作者/陳榮亮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前段時間,回到閩北老家,晚飯後和妻子在路上閒逛,走到小城中心的南街頭,十字路口右側,便是電影院。抬眼望去,除了樓頂上「建甌電影院」五個字仍是舊物,樓下成了超市、KTV,記憶中的電影院早已物是人非。
  • 臺南這家電影院想試試看
    說起這家經營超過 60 年的傳統戲院,之所以還稱為「戲院」而非電影院,原因在於他們除了放映電影之外依然會上演戲劇,至於電影則以放映二輪電影(指放映剛下映的院線片,票價通常會減半)為主。此外,全美戲院還有個在現代看來相當具情懷的特點,那就是戲院上的宣傳海報,依然保留懷舊的手繪海報。
  • 電影《竇娥奇冤》發角色海報 懸疑感十足
    近日,片方再度曝光了一組電影的角色海報,高「逼格」懸疑範引發網友熱議。據悉,該影片由臺灣著名影星邱心志聯手王力可、楊昆、田重等大陸實力派演員出演,更是吸引了香港著名動作導演元寶的傾情加盟,實現了故事結構、動作場面、人物、劇情的全面突破,影片將於4月21日正式在全國影院公映。
  • 記憶 | 我與這些老物件有一個回憶,你的呢?
    ,一看到它,曾經的往事就躍然腦中……不少網友也曬出了自己家中發現的老物件,這些老物件你曾經有嗎?♥ @文心影像:懷舊老物件,漢字積木,八零後的玩具,滿滿的記憶。♥ @文心影像:前兩天給老爺子看一位藏友QQ空間的相冊,都是懷舊的老物件,老爺子看到一臺海鷗708收音機後說以前家裡也有臺一樣的,是結婚時媽媽帶過來的嫁妝,轉天老爺子還特意找出來老照片讓我看,於是我一直在找這臺收音機,終於收到了一臺品相極好的
  • 一家老影院,一位老畫師,一份堅持
    如今的電影院,大多都已經進駐各個商業中心升級成為影城,寬敞舒適的休息區,方便快捷的網絡購票,大大小小若干個放映廳,3D4D5D效果到IMAX巨屏
  • 《奪冠》:一部勵志電影,生生被我看成了懷舊片
    陳可辛的電影,我都挺喜歡看的。但這次不是衝著他。這次是衝著中國女排。 女排姑娘到底比其他國家女排姑娘多吃了多少苦,三十多年前我並不知道。主教練要拼死拼活續上那個被文革衝斷的夢,那時更是絕不可能提的敏感話題。今天,這些當時我並知道的往事,卻仿佛毫不陌生,它們若即若離或多或少地依附在我身上,從沒有想起,也從沒有忘記。
  • 讀老報:搖擺機、傳銷鎮,細說九十年代傳銷的傳銷現象
    九十年代傳銷成為一種社會現象老報點評:首先說98年之前傳銷並不在管轄範圍內,80年代初期就有了,但直到90年代才算是枝繁葉茂。一方面是藉助改革開放的大勢,民間客觀條件成熟;還有一方面是九十年代中後期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失業工人,有的自願有的被騙到這一行。
  • 福利七:天堂電影院,永久免費分享的懷舊影院.
    「——艾費多 因為有了託納託雷這部經典影片,所以才有了我們這個拉薩的」天堂電影院「。說是電影院,其實是天堂時光旅行書店的小型視聽放映廳。場地不大,有45個座位。私人收藏的影片卻很豐富,數以萬計的經典影片,密布四周。
  • 電影院求婚的流程是怎樣的?電影院求婚驚喜又浪漫的方式
    電影院求婚  男士不可不知,電影院求婚的完美流程  一、籌備階段  了解各大影片的上映日期,從中選擇一個女主喜歡的電影  求婚當天男主負責和朋友一起裝扮現場和把握求婚的細節,選擇1-3個好友陪同女主一起來電影院,這樣可以方便及時了解女主的消息。  三、裝扮電影院  和電影院工作人員溝通好,最好選擇包場進行,這樣可以不會影響到其他人。  利用鮮花、氣球、彩帶等對電影院進行裝飾,注意一定要想辦法讓女主在電影開場後再進來,這樣燈光比較暗,她不容易發現端倪。
  • 老照片:50年代香港街拍
    香港50年代美女的衣著香港50年代餐飯價目香港50年代學校分派牛奶給學生香港50年代的皇后大道東香港50年代米鋪香港50年代上課情況香港50年代天台上的學校50年代的香港,那時已經開始繁榮,滿滿的時代感!
  • 銀河電影公園 | 咱伊犁人家門口的電影院!
    巨幕電影(Giant Screen)指放映銀幕比寬銀幕電影的銀幕更寬、縱向高度也大得多,以及銀幕呈環形或穹形等特殊形狀的電影。隨著電視的興起,電影在競爭中迅速發展,寬銀幕電影和巨幕電影都是電影不斷發展的產物。
  • PENTAX AUTO 110:膠捲時代的「微單」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這裡是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所有內容均為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
  • 那座已消失多年的淄川電影院,你在裡面看過電影嗎?
    淄川現如今有三家電影院,分別是位於淄川銀座商城的淄川齊納國際影城、淄川SM城市廣場的大地影院和中影·留仙湖電影城。在這三家影城開業之前,淄川曾經有過兩家影院:東關有東關電影院,西關有般陽大戲院。但遺憾的是,伴隨著時間的逝去和城市的向前發展,投資數百萬、坐落在孝婦河畔的般陽大戲院在爭議中煙消雲散,變成了如今的淄川銀座商城。
  • 【走進底特律之一】舊電影院
    底市的舊電影院 Senate Theatre, RedfordTheatre 和 Detroit Film Theatre,都已經被列入美國國家歷史地點。這3個影院都建於20世紀20年代,底特律的鍍金時代。底特律作為一個城市從繁華到衰弱,大量建築(包括當年有名的建築)被廢棄和拆除。這3個劇院是保留較好的。其中2個是完全由民間組織「底特律管風琴協會」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