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5年前的今天,1976年1月19日(農曆1975年12月19日),鄧小平的大頭像首次出現在《時代》周刊的封面。
《時代》是美國影響最大的新聞類周刊,有世界「史庫」之稱,覆蓋面遍布全世界。
自1923年3月3日創刊以來,《時代》就對報導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它的主要創辦者、老闆亨利·盧斯是美國在華傳教士的後代,在山東出生並長大。在執掌《時代》的數十年間,他與中國的這一歷史淵源和其傳教士家庭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刊物對中國的關注,這一特點也延續至今。截至2002年,《時代》封面上與中國有關的人物和事件,大約有60次。
從1976年1月到1997年去世為止,鄧小平共有8次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分別是:1976年1月19日、1978年12月25日、1979年1月1日、1979年2月5日、1983年9月26日、1985年9月23日、1986年1月6日和1997年3月3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鄧小平兩次被評為該刊的「年度風雲人物」,即1978年和1985年。其中1986年1月6日的《時代》周刊用了25頁的篇幅介紹他。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3月3日出版的《時代》周刊在《告讀者信》中稱,能夠兩次當選該刊「年度風雲人物」的,只有邱吉爾、艾森豪等少數幾位世界領導人。
《時代》告訴世界,中國經濟發展迅速。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經濟改革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198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根據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相繼在我國東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興辦經濟特區。這些經濟特區,劃定一定的區域範圍,實行特殊的政策,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樹立了一個新的行之有效的模式。
1983和1985年,《時代》周刊又在封面刊出了鄧小平的頭像,尤其是1985年9月23日,《時代》周刊雖然對中國政治有明顯歪曲,但還是告訴世界,中國經濟已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對鄧小平領導中國人民所取得的經濟成果給予了肯定和讚賞。
《時代》周刊事後承認,那年的評選,鄧小平並不是熱門候選人。因為他剛剛復出,中國經濟一片凋敝,在世界上還微不足道。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時代》周刊為鄧小平果斷進行經濟改革和主政後的務實而大膽的風格投上了讚賞的一票。
剛過了一個月,2月5日,鄧小平的頭像又一次出現在《時代》周刊封面上,題目是《鄧來了》。鄧小平訪美,200多名新聞記者樂此不疲,跟蹤採訪和報導了他的活動。陪同他參觀的美國參議院亨利·傑克遜指著那本封面有鄧小平像的《時代》周刊,笑著說:「那個時候,認為你是紅色魔鬼頭子之一,不可能想像可以將你評為《時代》周刊的『年度風雲人物』啊。」
來源 SOURCE
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撰文排版 WRITING&TYPESETTING
李芷瑩
責編 RESPONSIBLE EDITOR
陳妙珊、李芷瑩
出品 PRODUCE
本微信號由杏林書院分團委傳媒中心出品,致力於公益宣傳,無任何商業用途,若有文字、圖片、視頻涉及侵權或違規,請及時告知刪除。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