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開心了,沒想到過年還能收到小區業委會發的紅包!」最近,臺江區雁塔社區祥安花園居民林依伯從業委會成員手裡接過春節「紅包」,笑得合不攏嘴。原來,在新春佳節來臨前,祥安花園小區業委會向全體120戶業主每戶發放了500元慰問金。
「8座剛剛安裝的電梯,每座一年就能收入800多元。在我們小區,這些廣告費全部用來開展電梯和樓道維護的工作,我們的業委會一分也不要!」住在祥安花園的老黨員鄭守明說。
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祥安花園,是個只有兩棟居民樓的「無物業小區」。如今,走進小區,車輛停放井然有序,電梯運轉不停,寬闊整潔的道路上滿是孩子的歡聲笑語……一派溫馨和諧的景象,與常人印象中的「無物業小區」相去甚遠。
「2009年,原有的物業因為經營不善撤出了小區。當晚,我們就召開居民大會,選出了自己的業委會。」祥安花園業委會主任謝思晃見證了業委會的發展歷程。而今,經歷多屆選舉,業委會已形成完備的組織結構:3名黨員開展組織工作,6位熱心居民則分管小區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初的幾屆業委會多由熱心居民自發組建,雖活力有餘,卻缺少黨組織的領導,只能做好日常工作,無法真正改善小區狀況。」新港街道組織委員阮林君說,如今的小區,在街道、社區指導下成立了小區黨支部,以「近鄰黨建」為抓手,整合了組織、人力、信息等資源,按照 「五事工作法」推進小區治理制度化、規範化,實現小區的事大家同謀劃、共分擔,在各樓棟選舉熱心黨員為樓棟長,負責上傳下達,同樓棟內居民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增強居民凝聚力,拉近政府與居民間的距離,有效破解了小區治理的困境。
以黨建為基,以溝通為本,貫徹臺江區「說事、議事、理事、評事、曬事」的五事工作法,2018年以來,藉助老舊小區改造的東風,一場轟轟烈烈的環境提升行動在祥安花園拉開帷幕。社區解讀政策,業委會接收政策,黨員樓棟長向居民傳達,再收集居民意見反饋給社區,既提升了工程效率,也體現了居民訴求。
「安裝電梯是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大難點,工程開展之初,我們的社區幹部、業委會成員與樓棟長便積極同低層住戶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社區居委會主任林淑琴回憶,在溝通中,一名住戶由於家庭困難,遲遲未能支付分攤費用,幾名業委會成員一合計,乾脆合夥墊付了分攤費用。這名住戶大受感動,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還清了電梯的安裝費。
得益於管理得當,祥安花園業委會連續6年以鄰裡宴、年節慰問等方式回補業主。今年,為減少聚集,直接以500元/戶的形式,向業主發放慰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