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種植技術的發展,植牙後疼痛大幅減低,不少患者反映植牙不適感低於根管治療和拔牙。
常規的術後疼痛很輕微,隨時間推移減退。疼痛在術後第一天為高峰,炎症在術後48小時最明顯,術後三天患者限制日常行動。
患者體驗
小生對植牙術後疼痛做一簡單解析:
不翻瓣技術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適感,術後的反應輕微,但是需嚴格掌握其適應症。
西班牙長老José María Parmigiani-Izquierdo總結了19例患者108植體植入研究:證明了不翻瓣術後反應那是大大的少!
翻瓣與不翻瓣術後疼痛評分
此外,切口的準確,骨膜的剝離,正確的縫合都能減少術後疼痛和反應。而不正確的軟組織處理導致的創口裂開和二期癒合常引起更多不適。
種植窩預備時產熱過多導致植體周骨細胞壞死,影響骨結合,常表現為術後不久的放射檢查的透射影。我們須注意:
1.鑽針變鈍:鑽針如果使用在3類骨,常規可用40次左右。由此,廠家常於50顆植體送一套工具盒;
2.冷卻不充分;
3.備孔技術不良;
提拉動作,偶爾需完全提出冷卻後再鑽入;
4.鑽針速度:如有鋒利鑽針、充分冷卻、正確的操作,較高的鑽速能減少產熱,提高效率。
過大的植入使骨承受了超過生理極限的壓力,導致缺血和繼發性骨壞死,影響骨結合。
植入扭矩為35~45Ncm為佳。
神經損傷可發生在局麻針頭刺穿,切開時被手術刀切斷,翻瓣時牽拉,骨鑽損傷和植入時的擠壓。對此我們需注意:
1.對解剖結構的嚴格掌握;
2.必要時使用鑽停止器和計算機生成的導板;
3.確保種植窩預備和植入的2毫米安全範圍;
4.及時的觀察並治療。
周磊大俠提過:雖然很多X線片顯示植體未靠近神經管,但是由於鑽頭對神經管壁的離斷和垂直加壓,導致骨組織壓迫神經導致嚴重的術後疼痛。
許多俠客注意到一些植牙後的無釐頭慢性神經性疼痛,該類疼痛完全沒有套路,並無可見的神經損傷也沒有其它原因,且持久而比較劇烈。目前將其歸結為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
CPSP病例照片
來自英國的Maria Devine長老2016年報導了10例CPSP患者,並呼籲加強對這一塊的研究。但是想了解治療辦法的劍客們就不用去了,10例只有1例控制住了疼痛。
長老的報導
此外也要注意焦慮症患者和使用雙膦酸鹽的患者,作出相應的預案。有國外的長老提出鑽孔時壓力過大也可能導致疼痛,但並未找到相關文獻。
江湖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