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趁年輕,每個男生都應該拍一次裸照》這篇文章,大概會記得我發起的一次徵集。
我買了彩虹相紙,希望為 LGBTQ 群體做一本獨立的彩虹影集,並在文章裡留下了自己的郵箱。
在大半個月的時間裡,我收到了 80 封郵件。然後,我就出發去了幾個周邊城市,用彩虹相紙拍攝了 6 個非異性戀者。
而其中的 4 個,也決定參與我提議的一個想法:
一起在我們平臺進行「集體出櫃」,站出來發出自己的聲音。
以下,就是 4 個我記錄的四位同齡人
以及他們想要分享的故事
1
羅雋
性別 女
性取向 雙性
「爸爸要再婚了,我準備再反抗一次」
記得有一次,我和我爸在家裡的樓頂喝酒,聊天。我說我想出國念書,而且,媽媽也支持我找外國男人。
我爸說,不行,還是中國的男人好。
其實,我一開始也沒想說我喜歡女生,只是,後來我爸一直跟我說中國男人好的時候,我真的聽著煩了,就直接跟他說:「我是個雙性戀。」
我爸當場酒醒,說:「其實……外國男人也不是不可以。」
他們大概還是很難接受我。
想起以前在中學的時候,我和男生玩得好,就被女生們說「騷」。後來喜歡女生的事情被爆出來了,男生女生更是同時懟我,我就索性不跟任何人玩了。
其實和我爸聊天的時候,他已經和媽媽離婚了。而他下周要準備結婚,也打算生個小弟弟,到那個時候再反抗一次吧。
2
溫宇昕
性別 女
性取向 女
「我希望大家都能成為一個對我們友好的人。」
記得小學的時候,我有一天放學回家去桌子上拿報紙,卻被母親一把抓過放進了柜子裡。
她冷冰冰地說了一句:「裡面的東西講同性戀,不適合你看。」
等到半夜,我偷偷把報紙翻出來。看到的,卻只是角落裡,一位男服裝設計師和他男友的合照。
到了初中,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性向。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對身邊的朋友和同學都出了櫃。所幸身邊的,都是善良、支持我的人。
有次,和當時的女友搭地鐵。出站的時候,前面有個阿姨一直在回頭看我們。我和女友都是長發,沒有什麼親密的舉動和對話。
上了扶手電梯,她突然回頭對我說:「你們很好。」
看我不解,她又說:「我知道很多人不接受,要堅持下去啊,你們很棒。」
她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
3
孔祥帥
性別 男
性取向 男
「我是希望大家都能走出來的。」
小時候,我家有個印表機,我列印了幾張照片,上面是倆歐美男,動作很親暱。照片無意間被我媽看見了。我媽問我,這是什麼情況?
我沒有回答。
長大以後,我參加了同性戀親友會,成了志願者。
有天,我媽在收拾衣服的時候,發現了我參加活動時穿的T恤,上面印著「第×屆同性戀親友會」。我媽拿著衣服問我:「你沒事吧?」
我說,我沒事,就是參加活動時,給發的 T 恤。
我媽也暗示過我,說:「你也不小了,該結婚了,要清楚自己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大概她是怕這件事捅破了,就無可挽回了。
很多同志到了一定的年紀,還不結婚,三十多歲快四十,家裡面已經沒辦法催了。其實很多家長並不是要怎麼樣,他們只是怕將來他們走了,我們沒人陪。
我是希望,同志都能走出來,都能出櫃。讓身邊的人都知道,隨處都有我們的存在。當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時候,父母才會開始慢慢能接受吧。
4
官佳銀
性別 女
性取向 女
「出櫃,最難的不是社會出櫃,而是向父母出櫃。」
跟我媽出櫃那天是我生日。那天之前,我回了一趟家,一直想跟我媽說這件事。說不出口。
回到學校,我蹲在宿舍門口,聽到電話通了,就開始哭。
我說:「我喜歡女生。」 我媽說:「你為什麼會這麼講?」
在我告訴她,我交了女朋友時,她說:「你不要給自己扣『同性戀』的帽子,你就是一個正常的女孩子。」
她覺得我是被人煽動了,才變成這個樣子。
可是在出櫃以後,我媽卻偷偷給我安排了相親。我發了很大的脾氣,與此同時,我的抑鬱和焦躁也到達了一個臨界點。
國慶的時候,我因為重度抑鬱而入院。住院期間,我躲進一個人少的樓層裡割腕了。
好像是從這個時候,我媽開始真正理解,我究竟處在一個多麼沸騰的狀態。
有點無奈,但她終究說:「你開心就好了,以後什麼事都順著你。」
可是這樣的和解,卻讓我覺得,我讓我媽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她只是一個普通的母親。
她只是希望女兒能按照她的設想那樣,乖巧順利地長大,結婚生子,得到最平凡的幸福。
但媽媽想要的東西,我給不了她了。
在郵件回復裡,我寫過一段這樣的話:
「我不希望你們輕率決定,請先考慮這個項目帶來的影響你是否可以承受,家人是否會因此作出過激行為,對學業或事業是否會被停學或被辭退。」
而在看到這句話之後,仍然決定參加的人並不多。這一期裡,我拍攝了 6 個對象,但在這篇推送裡,只出現了 4 個人。
另外的兩個,一個人只是把照片發在了朋友圈,就已經被父母罵得很厲害了,於是我勸她不要再考慮。而另外的一個,則是在發推送之前,和男朋友商量了好久,最後決定退出。
出櫃,是有代價的。
換句話說,做自己,就是得犧牲點什麼。
當我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性取向平等」,已經成為一個主流的論調時,其實還有很多藏在暗處的人,因為偏見和質疑而不敢發聲。
可以說,出櫃這件事,並沒有因為這個社會逐漸接受同性戀,而變得輕鬆。深埋在櫃中的人,也會忍不住用舊有的「正常標準」來度量自己。
有一些人,決心推開門走出去了。但更多的櫃裡的人,他們朝縫隙看了看,還是選擇了止步。
所以我希望,能製造一個契機,讓櫃中的人,破櫃而出。
等到從櫃中走出的那一天,迷霧散去,那從兩端走過來的人,才認清楚,對方也只不過是正常又普通的人罷了。
正如你我。
總要有一天,你是應該站出來做自己的。
編輯 / 陳難難 林聰明
音樂 / 《Stay》Rihanna
攝影 / 陳難難
今天的封底
來自一位替女兒找女朋友的母親:
最後,再次謝謝
以上四位被攝者
如果有意願報名參加我們的集體出櫃活動
請發送郵件至 chan@whatyouneed.cc
晚安
關注我們,關注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