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那作為巴西文化的象徵之一,承載著巴西「兼容並包」和「隨性自然」的民族性格。正如巴西著名詞曲作家湯姆·若賓所說:「巴西不適合初來者。」巴西讓外界看不懂,不是因為巴西是遙遠的,而源於巴西是複雜的——巴西的複雜不為外人所知。
哈瓦那廣告中熱情的巴西人
站在主流與秩序的對岸,多元、野生與狂歡,這是巴西的迷人之處。巴西的精神正是源於它的沒有規則、沒有禁忌、沒有限制的融合,這造就它的複雜性。
70年代的巴西,是「一個反主流文化實驗與嚴厲的政治鎮壓共存的精彩時期。」音樂上的熱帶主義運動,文化上「食人主義」思潮都是那個時代反叛的產物。
70年代巴西街頭
發行於1968年的合集《熱帶主義》
Caetano Veloso 和他的伴奏樂隊 Os Mutantes 被放在一群喧鬧的學生前進行表演
人類學家認為巴西人骨子裡一直流淌著印第安人啖食的傳統。正如1928年巴西詩人奧斯瓦爾德·德·安德拉德的《食人宣言》中提到的,巴西應該像食人怪獸般饑渴地食用他國一切新銳之物,與本土文化融合再造後以勢不可擋之力出口世界。可見當時的巴西人對世界文化如此渴求。
發表至《人類學雜誌》的《食人宣言》
正是這種「啖食」般的吸收內化外來文化,讓巴西在70年代創造了「巴西奇蹟」,實現經濟騰飛,國內生產總值居拉美各國之首。
哈瓦那正是巴西走向全球化的一個符號,在走向世界的同時輸出了獨特的巴西文化。
正如巴西著名脫口秀主持人 ChicoAnysi所詮釋的:哈瓦那人字拖是具有想像力的品牌。哈瓦那以創意、豐富色彩組合、幽默表情、多變質材及民主內涵造就它的時尚地位。更以實用、平價為設計理念,落實人人必須、人人可用的民主精神。
哈瓦那的熱帶色彩
哈瓦那從70年代挾著嬉皮熱,由年輕人在南、北美洲海灘邊攻佔灘頭。80年則順著fitness風襲卷全球,在由海灘轉進街頭。90年代後期則因為lifestyle的大勢所趨,站穩街頭時尚的地位。不僅成為一般民眾的最愛,更擄獲歐洲皇室及名模的青睞。
1994年,哈瓦那原本為了降低成本而推出單色系的拖鞋產品線HAVAIANAS TOP,沒想到居然獲得上流時尚圈的青睞。
哈瓦那的熱帶色彩
為進一步提高哈瓦那知名度,讓其在世界市場上站位,1998年,為世界盃而特別設計的哈瓦那款式誕生,此款一經推出,馬上在世界上廣泛流傳開來,成為時尚人群和球迷的搶購目標,亦成就了巴西人的驕傲。
雖然巴西最終無緣獲得98年的世界盃,但這雙設計獨特的哈瓦那則是當年的代表作。從此哈瓦那名聲大噪,還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21世紀最酷的50種設計之一,成功打開國際影響力。
哈瓦那世界盃經典款
如果說世界盃擴大了哈瓦那拖鞋的知名度,那麼成為自2006年連續蟬聯四年的奧斯卡禮品袋就是另一個高光時刻。2006年那屆的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每個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明星都收穫了一個禮品袋,其中包括一雙價值超1000美元的「哈瓦那」人字拖。巴西的人字拖在世界級的殿堂備受矚目,意味著巴西在世界贏得了認可。
哈瓦那拖鞋入選奧斯卡禮品
巴西人生性熱情開朗,自由隨性,哈瓦那捕捉這一特性,推出舒適而不受拘束的拖鞋,成為他們自由靈魂的象徵。在豔陽周末裡,穿上背心短褲,踢一雙哈瓦那,來到海邊買一杯Capirinha(巴西特飲),再伴隨著音樂起舞,正是這種及時行樂,放飛自我的生活態度,巴西人永遠是世界上最快樂的民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