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6年的發展壯大,中德科技學院辦學成效顯著。
1.在中德兩國教育合作領域的地位不斷提升。
中德科技學院分別於2005和2010年通過了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專家組的合作辦學評估,獲得高度評價。2006和2014年分別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教育部組織的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評估。2015年10月,德國教研部公布了《中國戰略(2015-2020)》,援引了青島科技大學與德國帕德博恩大學、錫根大學和科布倫茲應用科技大學在中德科技學院合作辦學方面的成功範例,這既是德國政府對青島科技大學中德合作辦學成就的充分肯定,又凸顯出中德科技學院在中德兩國教育合作領域的引領地位。
2.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得到廣泛認可。
中德科技學院的辦學成效以及在國際合作交流中的影響獲得了較高的社會美譽度,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德國電視三臺等國內外媒體廣泛報導。2012年起連續五年被新華網、新浪網等媒體評為「中外合作辦學十大院校」、「最具綜合實力中外合作院校」等稱號。
3.「國際工程師的搖籃」深入人心。
一是招生錄取分數屢創新高。2015年開始全部實行一批次招生,其中山東省錄取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別超出一本線54分和8分。2016年,在增加招生計劃的情況下,錄取分數再創新高,最低錄取分超出山東省一本線18分。
二是大學生就業實現國際化。德國的機械、自動化和化工行業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相關領域對國際化人才需求旺盛,畢業生在德國本土或中德獨資、合資企業有良好的就業機會。畢業生被寶馬(中國)、中國電力傳媒、德國大眾、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等德資企業以及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錄用,成為各個單位的骨幹,實現了國際化就業。
三是校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學院先後與德國巴斯夫、菲尼克斯、隔而固、倫茨、亨利安、大眾和華通機電等多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相關企業還在中德學院設立獎學金,並共建實驗室,提升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大賽,獲Xplore菲尼克斯電氣全球自動化大獎賽中國賽區一等獎1項,並應邀赴德國參賽,參賽作品獲實用新型專利2項,申請發明專利1項。學生製作的黑白棋子分揀機獲中國自動化大獎賽唯一一項特等獎。此外,在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山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科技創新賽事中均獲大獎。
四是海內外優秀學子層出不窮。中德科技學院育人十六載,桃李滿枝,湧現出了獲得「海外留德學者獎學金」的徐大偉、獲得「優秀外國留學生獎」的魏忠寧、獲評「山東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的葛茂旭、獲評青島科技大學十大傑出青年的宋彥濤等優秀學子代表。每年有200多名優秀學生獲得國家、省及企業獎學金,歷屆留學生累計獲得德國DAAD獎學金60餘萬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