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衝擊較大,整個2020年上半年馬來西亞的經濟出現了8.3%的跌幅,遠超過1998年和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的經濟降幅。其中,二季度馬來西亞經濟更是同比大跌17.1%,下滑幅度超過了市場預期。
上半年,馬來西亞GDP為1.1萬億元人民幣
馬來西亞央行稱,經濟在第二季度末開始顯示出復甦跡象。其中,6月份製造業產出和銷售均轉為正增長,居民消費和商品出口降幅也在縮小,並預計:2020年全年馬來西亞GDP萎縮5.5%左右。
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上半年馬來西亞全社會完成的GDP為6690.99億林吉特,折合1573億美元,約為1.1萬億元人民幣——正好和中國廣州市相當。但廣州市經濟增速更高,人口也更少。
更加重要的是,廣州市的產業結構升級速度更快,高新產業也更加突出。僅僅從經濟、貿易角度來看,廣州市佔據較大優勢。馬來西亞的農產品、礦業資源優勢更大,其旅遊業競爭力也不容小覷。
上半年,越南、新加坡、美日等國經濟增速
同為東協成員國的越南,經濟增速依然最高,上半年達到了1.81%;愛爾蘭也表現突出,實現了1.3%的增長,位居發達國家之首;韓國經濟僅實際下降0.7%,取代中國和印度,成為經濟大國中增速最高的了。
上半年,印度尼西亞經濟實際下降1.26%,美國經濟實際下降4.4%,日本經濟下降5.8%,泰國下降6.9%,菲律賓下降9%,蒙古國下降9.7%,印度下降10.1%,英國下降12.6%,西班牙下降13.2%,智利下降17.4%……
此外,新加坡在上半年經濟實際下降6.7%,完成的GDP約為2255.402億新加坡元,折合1612.51億美元——比馬來西亞的1573億美元,高了約40億美元。
與新加坡相比,馬來西亞的國土面積、人口都佔據較大優勢。並且兩國都擁有馬六甲海峽的資源——實際上馬來西亞擁有的還更多,那為何新加坡不僅在人均GDP遠超馬來西亞,在經濟總量也佔據優勢了呢?
新加坡的優勢,為什麼這麼大呢?
新加坡港雖然只是馬六甲海峽裡面的眾多港口之一,但卻是發展最好的港口。這首先是新加坡擁有卓越的領導人,他們在上世紀60年代抓住了「貨櫃運輸浪潮」,修建了大量貨櫃專用碼頭,搶佔了市場先機。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新加坡不僅充分發展港口,而且還大力發展配套產業。比如,圍繞貨櫃國際中轉,衍生出了中轉貿易、煉油、船舶修造以及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等現代金融產業。
為了吸引國際資本,新加坡高達開放市場,發展自由貿易和全球主要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而馬來西亞不僅無法做到全面開放,而且未能全力拓展核心港口,導致相關產業與新加坡的差距是越來越大。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