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是一個東南亞國家,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首都為雅加達。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說到印尼,在很多國人的眼裡,這是一個相對發達的沿海國家,中國近代史上曾有大批華人下南洋淘金,去的就是印尼。那麼,今天的印尼,經濟水平到底如何呢?
如果從紙面數據來看,印度尼西亞完全是個小巨人般的存在——人口2.48億、世界排名第4;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雖然只排世界第15位,但海洋領土面積令人豔羨。有著如此豐厚的家底,再加上控制馬六甲海峽這個巨大的區位優勢,印尼就算比不上中美俄這樣的土豪,但與印度、巴西並肩,一個準大國的資格,應該還是比較穩當的。但在現實中,印尼的國際地位卻與它紙面上的基本數據全不相符,經濟上,印尼GDP總量剛剛過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6位。政治上,在國際政治舞臺中比不過中美俄也就罷了,連印度、巴西也都比它受人矚目的多。
那麼,2017年,印尼的GDP總量是多少呢?2017年,印尼完成GDP生產總值1.016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7萬億人民幣,可能你看不出數據大小,那我們來比較一下。2017年,中國內地GDP超過7萬億人民幣的省份有3個,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其中,山東省完成GDP7.2萬億元,排在第三位。也就是說,人口超過2.6億的印尼,2017年的GDP相當於中國的山東省,確實有點出乎意料之外。
為什麼有著準一流的身子的印尼,始終只能在二流國家中徘徊?
印尼發展不起來最大的客觀原因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產業分工,一個人口大國,不經歷工業化直接進入發達國家行業是不可能的,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這樣的國家的工業化嚴重擠佔了其他國家工業化的空間,更通過內部產業轉移限制了其他國家承接的可能性。
印尼這樣一個石油如此豐富的國家,要進口90%以上的成品油是看似可笑,其實是無奈。自己沒有技術,外資認為經營環境差,也不願意投資,又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國民素質又普遍低下,所以印尼只能靠賣水果賺取外匯,再購買基本的工業品。加上糟糕的地緣結構和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極大的限制了印尼的地緣經濟實力,使其空有準大國的資本,但經濟卻始終在三流徘徊。
所以,印尼一直在區域大國夢想和二三流國家的現實之間痛苦徘徊,而且,基本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