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高露潔棕欖公司收購了好來化工集團50%的股權,從而開啟了黑人牙膏中外合資的歷史。而這,也直接促成了今天消費者們在超市裡看到的黑人牙膏。
當時,Darkie這個詞是英美兩國對黑人的戲謔稱呼,這樣一來,最早期的黑人牙膏無論是logo還是名稱都帶有「種族歧視」色彩。
在高露潔棕欖的收購達成後,當時的宗教團體、非洲裔美國人、公司股東就品牌英文名「Darkie」的種族歧視性質提出了抗議。
在遭到五年多的批評後,高露潔棕欖將原本帶有對黑人「侮辱性」的「Darkie」改成諧音的「Darlie」,並且在許多銷售該牙膏的國家連品牌logo都換掉了。原本的黑人頭像做了模糊化處理,只剩下一個似曾相識的輪廓。
當時的CEO兼董事長Ruben Mark向《紐約時報》發表聲明,認為自己做了錯誤的行為,並承諾永遠不在亞洲以外的地區售賣。1997年,伴隨著香港回歸祖國,好來化工公司將香港的牙膏生產全部轉移至國內。為了更緊貼廣大的中國市場,品牌選址廣東省中山市,興建全新現代化廠房。隨著全球反種族歧視浪潮加大,高露潔公司通過電子郵件對外透露,高露潔正在與合作夥伴協商,對品牌的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審查和進一步完善,包括品牌名稱。」
除了黑人牙膏,前幾天百事公司也宣布將停用該公司旗下具有130年歷史的品牌「傑米瑪阿姨」(Aunt Jemima),以及美國食品巨頭瑪氏公司也正在考慮調整本大叔(UNCLE BEN'S)品牌及該品牌使用的白髮黑人男性圖案。隨後「巴特沃斯夫人糖漿」(Mrs. Butterworth’s syrup)和「Cream of Wheat」等品牌也先後開始對其以黑人為品牌形象的食品品牌進行審查。
當然了,在不同的背景裡,很多爭論永遠是個循環的議題,隨意將別人歸類於種族主義本身是一件相當種族主義的事。黑人牙膏到底算不算種族歧視,也許只有再推出一款黃人/白人牙膏才能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