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查閱相關創造發明資料的時候發現,其實我們人類早在幾千年前就對飛翔產生了夢想,因為我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鳥類、蜻蜓、和蝴蝶乃至蚊子都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飛翔,只是那個時候由於人類在技術方面的不成熟,導致對飛行所需要的動力和材料等方面的難題無法攻破,夢想只能停留於夢想之中。
民間流傳著長翅膀的人的神話和製造翅膀的人的故事。如果鳥能飛,那麼,認為某些有天賦的人也能飛就是很自然的了。跟似乎沒有人想搞發明的別的運輸領域不一樣,人類總是企圖飛起來了。這種技藝十分引人注目,因此,飛翔的想法一直激勵著人們。
最明顯的方法是模仿鳥類,使用能扇動的翅膀。許多人設計了飛翔的翅膀,然而他們卻因這種方法的失敗而折斷了四肢或摔死了。不用扇動的翅膀的想法,可能是一半來自風箏,一半來自鳥類。風箏是很古老的,從風箏到滑翔機是一大進步。
英國有個叫凱利的爵士早在1810年就把滑翔機的空氣動力學弄清楚了。100年以後,滑翔機變成了裝上汽油發動機的飛機,而且有了賴特兄弟的實際飛行知識。這通常被當做一種發明需要等待技術發展的例子(在這裡是等待出現有一定功率和重量比的發動機)。
這是事實,但是忽略了兩件事:一件是如果人們集中精力研製小型陸上運輸系統用的重量小、功率大的蒸汽機,那麼,飛機就完全有可能早日升空。而事實上,現存的蒸汽機卻是太笨重了,只能把集中偏心輪飛行機械舉起一些短暫的時間。
另一件是,賴特兄弟不只是把汽油發動機裝在滑翔機上,他們無與倫比的貢獻是考慮了飛行器的控制問題。他們發現飛機是不平穩的,無法飛行。於是,集中力量尋找駕駛員控制不平穩性的方法,而不是企圖設計一種平穩的飛機。他們對控制方法的研究,特別是使機翼翹起的想法,使他們變成了最先成功的飛行員。
氣球跟飛機不一樣,在自然界沒有任何對應的東西。事實上,除了利用布和紙外,氣球的研製無需等待任何技術發明。然而最先成功地起飛的氣球,卻是在有了布和紙之後許多世紀才出現的。當蒙戈菲爾兄弟乘熱空氣氣球飛行時,他們只利用了火的能量——這種能量已被人們利用了很久了,中國民間的孔明燈就是這種熱能的最佳體現。
人們事後認識到利用熱空氣是個非常簡單的事情,然而在當時卻沒有這種意識。在氣球升天的消息傳到法國巴黎時,物理學家查理受法國科學院的委託製造一個氣球。他只能想到不久前制出的氫氣,就發明了氫氣球(他還以為是在仿製蒙戈菲爾兄弟的熱空氣氣球呢)。
這個發明的故事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是利用熱空氣的辦法還不為一般的人們所知曉;第二,當一個發明家知道什麼事情已經成功時,他就很容易用同樣的辦法或一種新的新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邏輯思維模式的正常反應。
縱觀世界發明史表明,在許多情況下,一種發明的消息會激發另一個發明家的才智。氫氣球發展成為飛艇,熱空氣氣球的簡單性卻被忘記了,不過在今天,在體育運動方面又用到了這個簡單的原理。
氣球無須消耗能源或能量懸在空中,然而火箭飛行卻每時每刻都需要消耗能源。火箭是這樣一種發明的例子:它的原理已經被利用了幾百年了,而它的出現卻要等到許多發明出現之後才有可能。
作為花炮或投擲武器的原始火箭,已經使用了許多世紀了,但是只有在出現了適當的化學物質、控制方法、耐熱金屬、陀螺儀技術等之後,火箭才能發展成為一種太空運載工具。
另一種飛行方法是直升飛機原理的應用。在14世紀就有玩具直升飛機了,達·文西有一幅關於直升飛機的設計圖,非常著名。一種把自己推向空中的裝置的原理,比按照空氣動力學設計的機翼產生升力的原理更好理解。
直升飛機最終採用了舉升原理而未採用推進原理,因而它的發明必然出現在大功率的汽油發動機之後。雖然如此,直升飛機卻不是緩慢地垂直起飛和著陸的理想方法,我認為在這個領域很快就會研究出一種根本不同的飛行原理。
運輸似乎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人們總是想到處走動,而在人類的生活中卻只有有限的幾種運輸形式。我們可以說,人類為自己創造了行動所需要的東西。作為一個遊牧者,他可能想轉移到新的牧場去。作為一個探險家,他可能由於好奇心的驅使,由於想出名,由於渴望跟新地區的人們進行貿易或尋找商路,同樣也想到處走動。
作為一個武士,他會希望更靈活地保衛自己或更頻繁地進攻別人。當人類定居下來並開始種莊稼時,運輸的需要就不僅影響到人類自己,而且影響到貨物了。一個地方出產的食物可能需要運到另一個地方去消費或貯存。
食物也可能通過運輸進行買賣,換錢易貨。各種各樣的物質(比如煤和鐵礦)可能需要運到某個地方去使用,使用的同時又出現某些新的東西,於是成品又需要運走,運到各個地方去。
現在,旅行的一個主要作用是休閒和娛樂。旅行系統的發展不是人們對它感到非常需要,而是有技術可利用的緣故;機會產生需要,人們進行旅行,純粹是因為有條件旅行。
事實上,任何東西的促進作用都不能與人類的思考相比,1816年利埃普賽在用氯化銀紙取代暗箱中的毛玻璃時的一個小發現導致了照相技術的產生。靜電複印是卡爾森1938年發明的;一分鐘成像的照相機是蘭德在1947年發明的;
浮法玻璃時皮爾金頓在1959年研製出來的;轉子發動機是汪克爾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的發明;磁懸浮運載工具是科克雷爾在1955年發明的;電子管、電晶體、集成電路、網際網路、移動通信技術等,人類通過自己的思考能力,正在源源不斷地發明者足以改變世界的新事物和新技術..
發明創造的時代永遠都不會結束,只要人類對已經擁有的事物不滿足,只要人類擁有強大的思維能力。正如我一直在演講和培訓課堂上所說的那樣,要改變中國改變世界,唯有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我們中國人的大腦並不比西方差,但我們確實在技術發明方面遠遠落後於西方。目前我們國家的政治、軍事、金融、科技、商業、教育等所運用的智能系統,其核心全部掌握在美國人手裡:IOS系統是蘋果的,安卓系統是谷歌的,windows系統是微軟的……
我在想,如果美國人稍稍使點壞心眼,那我們中國所有的銀行、通訊、電話、民航、鐵路、海關、網際網路應用等等,凡是與數據處理、數位化信息相關的系統統統都要癱瘓!所以我才責疑馬雲們牛逼哄哄,只會抄襲山寨國外的電商模式,以劣質低價產品擠壓自己國家的傳統實業,卻從未想過要為中國的未來創建自己的作業系統!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如此熱衷於研究和探索橫向思維創新方法,也為什麼我不願意在營銷策劃上運用傳統的理論和個人的經驗,而非要用橫向思維進行創新突破,因為我非常清楚,未來的中國,無論是商業、金融還是教育和軍事,唯有創新才能真正的強國!
2017年1月9日,寫於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