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停車場設計參考
一、停車場的組成部分
(一)出入口
1、位置
(1)停車場的出入口不宜設在主幹路上,可設在次幹路或支路上並遠離交叉口;不得設在人行橫道,公共運輸停靠站以及橋隧引道處。出入口的緣石轉彎曲線切點距鐵路道口的最外側鋼軌外緣應大於或等於30m。
(2)距人行天橋應大於或等於50m。
(3)當機動車停車場設置兩個以上出入口時,其出入口之間的淨距須大於10m;大於3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分開設置的出、入口之間的距離應大於20m。
2、數量
停車泊位數越多,出入車輛就越多,出入口的數量也需要相應增加。
(1)50輛機動車停車場,可設置1個出入口。
(2)50—3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應設2個出入口。
(3)大於3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出口和入口應分開設置。
(4)大於5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出入口不得少於3個。
(5)當停車場設置兩個以上出入口時,其出入口之間的淨距須大於10m。
(6)大於3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分開設置的出、入口之間的距離應大於20m。
3、寬度
停車場出入口不應少於兩個,其淨距宜大於10m;條件困難或停車容量小於50個時,可設一個出入口,但其進出通道的寬度宜採用9-10m。
(二)通道及坡度
1、通道
行車通道可分為單車道和雙車道。
(1)一側通道一側停車
(2)中間通道兩側停車
(3)兩側通道中間停車
(4)環形通道四周停車
2、坡度
(1)與廣場連接的道路縱坡度以0.5%~2%為宜。
(2)困難時最大縱坡度不應大於7%,積雪及嚴寒地區不應大於6%。
(3)在出入口應設置縱坡緩坡段≤2%。
二、停車位的基本尺寸
(1)一般地面停車場用地面積,每個標準當量停車位宜為25-30㎡
(2)停車樓和地下停車庫的建築面積,每個停車位宜為30-35㎡
(3)摩託車停車場用地面積,每個停車位宜為2.5-2.7㎡
(4)自行車公共停車場用地面積,每個停車位宜為1.5-1.8㎡
三、車輛的停車方式
1、交通組織特點:
隨時駛入,隨時駛出
零散駛入,集中駛出
2、車輛停放方式:
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
四、停車場的設計方法
1、確定場地條件:
確定出入口位置、通道、停車數、位置、殘疾人車位布置。
2、平面布置:
(1)確定停車場內部交通流線組織。
(2)確定通道布置。
(3)布置停車位。
(4)連接平曲線。
3、豎向布置:
(1)確定停車場通道縱坡。
(2)各控制點的設計標高。
(3)標註各段通道的坡度標。
4、雨水口:
5、綠化布置:
(1)確定綠化方式。
(2)選擇綠化植被種類。
(3)植被栽种放線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