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安寧權告訴你製造噪聲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理.

2021-02-22 豪洋凱城
        近些年被人們所認知。直至今年民法典的誕生,安寧權正式納入了隱私法律保護體系。

      《民法典》第六章第一千零三十二條第二款定義了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從宏觀角度出發,一切幹擾公民正常生活的行為,都可以被理解為侵犯隱私權。這包括電話推銷、彈出窗口、捆綁軟體、噪音擾民等一系列相關的行為。微觀來看,「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能進」正是隱私權的體現。

        這次納入安寧權,也正是隱私權從微觀變為宏觀的一個轉變。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噪音擾民似乎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舉個例子來說,如果鄰居家狗長吠不止,除了協商、報警就沒有第三種選擇。這種協商往往達不到想要的效果,而公安在職權範圍內也只能給與無關痛癢的罰款。對於已經遭受影響的住戶來說,一是沒達到止損的效果,二是也沒有合理的救濟手段。而在安寧權加入之後,我們就有了第三種辦法,就是自行起訴,法院的判決存在強制性,不僅可以有效的制止噪音的產生,還可以給予原告一定的經濟賠償。這也正是法律應該達到的效果。

        安寧權的加入,勢必降低電話騷擾、網絡廣告、噪音擾民等行為的發生概率。但具體能達到多大的效果,很可能取決於受害者的維權之心。

       民法典人格權完善了隱私定義,將「生活安寧權」納入隱私權。這不僅保護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受噪音的侵擾,比如車輛噪音、廣場舞、雨滴打在雨棚上的聲音、大聲喧譁丶騷擾電話等等,還保障了人們在網絡虛擬世界。

       根據我國《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規定,居民區的噪音標準在45分貝-55分貝之間,超過這個音量,就可以算作噪音擾民了。

        國家《城市區域噪聲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噪聲最高限值:

1.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db(分貝)、夜間(指22時至次日6時,下同)40db;

2.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db、夜間45db;

3.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db、夜間50db;

4.工業區,晝間65db、夜間55db;

5.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幹線道路、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幹線兩側區域,晝間70db、夜間55db。

相關焦點

  • 面試熱點時評:私人生活安寧權
    此前三審稿規定,「隱私是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此次審議的四審稿將隱私的定義修改為: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在規定隱私包括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的基礎上,進一步將「私人生活安寧」也納入隱私權的範疇,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的這一修訂完善,表面看只是增加了幾個字,卻具有人格權保護的深遠意義和重要價值。
  • 噪聲汙染舉報投訴的執法意見和建議
    目前的執法模式是需要自己提供環保噪聲損害鑑定,確定超標違法,相關部門才會進行處罰,不然就是口頭教育辦結投訴,所以也沒有必要去投訴相關部門不作為,這是目前我國的法律執法模式缺陷,對於噪聲治理還不夠重視,配置一個手持噪聲鑑定設備也不難,環保局好像不用自己鑑定,有噪聲鑑定設備,不過辦事效率有些慢,對於偶然、不持續的那種噪聲,不好取證,而且環保局只管工業類噪聲,生活、店鋪經營類噪聲,他們不負責。
  • 《民法典》關於樓道堆放雜物的安全隱患及法律責任
    發生的一次又一次實例告訴我們,在樓道堆放雜物阻礙安全疏散通道,並且著火時容易增長火勢蔓延,十分危險。居民們應及時「三清」,即清理樓道、清理陽臺和清理廚房,避免火災隱患。3、《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六條:業主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對任意棄置垃圾、排放汙染物或者噪聲、違反規定飼養動物、違章搭建、侵佔通道、拒付物業費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依照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請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 《民法典》 法官劃重點:因家暴離婚 無過錯方可多分財產
    經過法院審理查明,李某對陳某實施毆打一次,法院判決李某向陳某支付精神賠償金3萬元《民法典》第1091條明確:有重婚、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及有其他重大過錯等五種情況之一,而導致離婚的話,無過錯方有權請求離婚損害賠償。其中分為人身損害和精神損害兩種。
  • 鄰居噪音騷擾,實在無法入睡…你可以這樣維護「安寧權」!
    金牛區法院民事法官遊廷君告訴記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噪聲汙染。」第六十一條規定「受到環境噪聲汙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從該法規定上看,法律賦予了居民居住環境的安寧權。
  • 陽泉警方已處理一起噪音事件!
    噪音,你煩嗎?不久前,陽泉警方處理了一起噪音汙染事件:陽泉市城區是陽泉市經濟商業中心,其中老商業區德勝街至天橋路段沿街商鋪較多,部分商鋪採用高音功放招攬生意  他們稱,周邊商戶長期高音喇叭飆著勁播放,嚴重影響附近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強烈要求相關部門迅速處理。收到求助後,陽泉市公安局城區分局立即研究解決方案,指定上站派出所儘快處置。
  • 《民法典》知識點來了!
    大紅包壓歲錢拿來買糖心裡甜年齡小不安全媽媽怕我亂花錢爆竹響除舊歲今年我已八周歲《民法典
  • 嘉潤動態丨李晶晶律師受邀為中國科學技術館做《民法典》培訓
    《民法典》被譽為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我國《民法典》的頒布,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誌著中國系統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逐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李晶晶律師首先向參會人員介紹了《民法典》的出臺背景、施行意義以及《民法典》的篇章結構等基本情況,同時結合社會熱點、媒體關注的焦點以及中國科學技術館的日常工作,重點對《民法典》各編的亮點、熱點內容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與大家進行了交流。通過兩個小時的講解,大家對《民法典》形成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同時對於一些與人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規定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 案例│在微信群中辱罵他人是否違法的邊界
    在微信群中辱罵他人能承擔的法律後果:(1)民事責任: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損害對方人格權並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 漢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開展《民法典》進社區宣傳活動
    「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對《民法典》有了更深的認識,今後我要做一個尊法、守法的好公民。」棗園社區老黨員董自全在參加民法典培訓後激動地說。10月12日,漢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新城辦棗園社區開展平安法制《民法典》知識培訓共建活動,來自漢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代表、棗園社區全體黨員、居民代表共40餘人參加活動。
  • 【會員動態】彰銀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學習宣傳《民法典》活動掠影
    學習《民法典》  護航新徵程——彰銀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學習宣傳《民法典》活動掠影
  • 法官說法典|老人摔倒扶不扶,救不救?不需要猶豫,民法典為見義勇為行為撐腰!
    《新聞夜航》與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推出《法官說法典》系列報導,由我省優秀法官來讀法、釋法,帶大家走近《民法典》。對心臟驟停的老人實施心肺復甦,致老人肋骨骨折,施救者被老人子女告上法庭;路人扶起摔倒的老人,卻被誤會為撞人者,賠了3000元醫藥費,一時間成為社會熱點新聞,也考驗著公眾的良知和法度。民法典出臺後,為見義勇為行為撐腰。
  • 《拿破崙法典》:資產階級的第一部民法典,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 學院動態|上海金融創新學院(上海國際金融學院)聯合信用卡中心舉辦「《民法典》新規則解讀」專題講座
    本次講座,朱教授從中國民法典歷史回望、民法典結構和起草爭議、民法典重要價值和制度舉要三個方面,深入淺出講解中國民法典的價值理念與制度變革,解讀與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規則,分析對銀行經營管理帶來的重要影響,強調《民法典》在保護私權利和約束公權力、關注民生和回應社會熱點、維護家庭生活秩序、優化營商環境與促進金融交易的重要意義,突出《民法典》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
  • 【蜀鼎·新聞】蜀鼎所律師應邀為崇州市人民法院講授《民法典合同編》
    2020年11月20日下午,蜀鼎所執行主任、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曉遠應邀為崇州市法院舉行的業務專題培訓會講授《民法典合同編》,崇州市法院部分員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及人民陪審員共計五十餘人參加了此次學習培訓。
  • 現實中的器官、遺體捐獻與民法典1006條的衝突
    《民法典》第1006條規定:「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
  • 貴州永達律師事務所在六盤水市律師協會組織的《民法典》宣傳暨「以案釋典」演講比賽中喜獲佳績
    12月5日,六盤水市律師協會在六盤水市司法局五樓會議室舉行《民法典》宣傳暨「以案釋典」演講比賽。比賽現場,參賽選手著眼於不同的角度,結合現實案例現身說法,詮釋了民法典保障人民生活、民法典的前世今生、民法典與個人一生的緊密聯繫等眾多內容。
  • 不得使用高音喇叭、音響發出噪聲!聚焦十四類將受到處罰的不文明行為(3)
    《太原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第十二條公民應當遵守公共秩序文明行為規範,不得實施下列不文明行為:(一)在集會、娛樂、廣場舞等活動中使用高音喇叭、音響器材等發出超過國家標準的噪聲,幹擾周圍居民生活。《太原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行政執法部門除責令其糾正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外,可以並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三)使用高音喇叭、音響器材等發出超過國家標準的噪聲,幹擾周圍居民生活的。
  • 雲南:「典」亮雲嶺 「典」入人心
    ……最近,不少雲南網友紛紛參與到「民法典雲課堂網絡普法」在線答題活動。  「民法典雲課堂網絡普法」大型網絡在線答題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司法廳和省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主辦,依託「雲南發布」「雲南普法」等政務平臺展開,自2020年10月19日上線以來,得到了人們的積極響應。「裡面的題目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答對5道題還有可能獲得線上購物券。」不少熱心網友評價這種普法形式很「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