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停產,奶農面臨巨額損失。
伊利黃岡酸奶工廠在黃岡有自建及合作牧場,奶牛2萬餘頭,日產奶約160噸。交通不便,原奶無法運輸。
「產業鏈上遊的奶農抵禦風險的能力弱,經不起疫情。」公司負責人說,工廠停產已經造成巨大的產能缺口,但是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減少奶農的損失。
「在最艱難的時候,市委市政府給予我們支持」,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方面市委市政府積極協調,將黃岡生產的原奶轉運至安徽的工廠,保證了奶農的利益不受損失。另一方面,伊利作為行業龍頭,對牧場進行全面的幫扶,將防疫物資送至他們手中,遠程服務及時解決飼養技術中的難題。同時,疫情發生後,政府給予了公司貸款貼息政策。公司通過貸款等方式惠及上下遊的合作方,緩解他們的經濟壓力,保障了產業鏈的有序運轉。
關注企業面臨的難處,市委市政府貼心服務,一系列紓困之舉隨之而來。
3月6日,公司獲得復工復產批准。
當天,市政府服務專班工作人員登門,拿到滯留外地員工的名單,馬上分類、分地域協調返崗。
3月11日,工廠啟動2條生產線,恢復產能10%至15%。
3月20日,公司新招聘50餘名員工,為全面達產、後續人員儲備打好基礎。
3月28日,440餘名員工全部到崗,原材料和產品運輸等上下遊環節全部打通,21條生產線全部開啟。
「服務專班工作人員還多次當面指導,公司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公司行政經理閆宇介紹,截至5月20日,公司已享受土地使用稅等稅費減免49.53萬元、社會保險等多個項目減免197.81萬元、水電氣費用減免58.29萬元,穩崗返還、吸納就業補貼30.2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