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月4號,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理察在智庫刊物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引起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理察明確表示,大國之間的地區衝突現在有很高的概率會升級成核戰爭。
無獨有偶的是,新任美國國防部部長奧斯汀在他的一次公開講話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奧斯汀同時還向國會建議,美國必須永遠在核武器領域保持壓倒性的優勢,否則很容易會導致有敵意的國家趁著美國虛弱之際發起挑戰。
自從人類研發出原子彈等一系列核武器,尤其是美國在日本本土投放了兩枚原子彈之後,核武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公認的「終極戰爭解決方案」,在核武器的強大威力面前,很難說戰爭會有最後贏家。
特別是當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出現之後,相互毀滅就成為了大國之間進行核戰爭的唯一結局,在上世紀的美蘇冷戰對峙期間,美蘇雙方都陷入到了唯核武器論的怪圈,兩國在這個過程中生產了大量的核彈頭,敵意螺旋地不斷上升,導致人類世界在核戰邊緣走了一圈。
雖然後期美俄籤訂了削減戰略武器協議,並且約定雙方共同為核軍控做出努力,但是現在美俄兩國的核彈頭數量仍然佔據全球總量的90%,其中美國的核彈頭數量在6000多枚。
若只是核彈頭數量多還不足以讓全世界感到忌憚,但是美國憑藉著強大的軍隊,在陸海空三個層面構建出了完整且極具震懾力的突防能力,因此美國宣稱自己有可能會遭到別國威脅,未免有些引人發笑,倒不如說是美國在常規武器上具備的優勢正在被縮小,短時間內又無法重新回到主導地位,只能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核武器上。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美國軍方正在出現一種聲音,那就是未來美國極有可能面臨中俄兩國站在一起應對核戰爭爆發的情況,對於這種猜想,有俄羅斯智庫專家瓦裡西就認為只在理論上可行,但現實上兩國很難有什麼實際協作,因為目前中俄兩國並沒有就這種情況籤訂法理上的共識,甚至連基本的核戰爭演習都不曾有過。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恰恰是核武器的強大威力給人類世界帶來的震懾,因為一旦兩個核大國達成了攻守同盟,其中一方在遭到了攻擊之後,同盟國就不得不配合展開核報復,如此一來不僅僅是掀起了核戰爭,同時也進入了核亂戰的局面,因此無論是中俄還是西方,至今都沒有任何有核國家籤訂這類互防協議,就是擔心戰爭在最初就進入到「全球毀滅」這一最糟糕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