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17日,2017中國·福泉山國際武林大會在貴州省福泉市舉行。
來自武當、少林、峨眉等全國各大名山武林門派及巴西、泰國、美國、墨西哥、菲律賓等國家極具代表性的拳術流派400餘名參賽代表、嘉賓出席。
在為期3天的比賽中,武當、少林、峨眉、崆峒、嶗山、青城等武林門派,紅拳八極拳、八卦掌、五祖拳、梅花拳、嶽家拳等拳術參加了各種競賽項目的角逐。
其中,來自菲律賓的傳統武術——菲律賓魔杖,也亮相武林大會的舞臺。
下圖為菲律賓代表隊選手的展示——
菲律賓魔杖(Filipino Kali)前身是古刀術,源於南印度尼西亞一帶,流傳於菲律賓,逐漸演變成棍術,又稱為Kali Stick。 雖然它只是一支約廿多吋長的藤棍,但當揮舞此棍時,棍法變化無窮、變幻莫測、出棍快捷且密集,水潑不入,只見棍影飛揚,令敵人難以抵擋及招架無從,達至攻守兼備、守攻同期之效,所以有魔杖稱號。
其實,魔杖只是一個統稱、它還包括單棍、雙棍、匕首配棍、雙節棍、匕首術、T拐術、奪兵器、棍鎖、盾牌配棍、菲律賓拳術、擒拿術等等。技擊法共有三門派分別為Arnis,Eskrmia及Kali。70年代李小龍把魔杖列入截拳道訓練課程中,更把魔杖引進電影中,因此有人稱之為「李小龍短棍」。
查看CRI菲律賓往期文章:
李小龍截拳道的師父——菲律賓國術Arnis
菲律賓的武術在不斷的戰爭中,磨鍊技術並改進動作,而使其真正達到簡潔實用,毫無花招之境界。菲律賓的武術從棍術開始,受西班牙的影響最大,由於在西班牙統治其間,政府禁止人民練習傳統武術,更不可攜帶刀具,而使菲律賓的武術成為家族秘傳的功夫,必須暗中進行練習,才能避開政府的耳目,武術內容也變成以棍術為主。至於菲律賓南部,由於西班牙的勢力尚未侵入,便保持原有的回教武術風格,以刀術為主菲律賓武術中,從長短棍、雙節棍、刀、以至於任何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都可做為武器,只要把握住原理,根據每項物品之特性,如硬度、長度等加以變化,便能隨心所欲、運用自如。
菲律賓武術器械中,最常見的就是雙棍術,這也是其餘一切兵器的根本基礎。在每種兵器之下,又分為許多不同的形式,以刀為例,便包含了蛇形刀、蝴蝶刀、與各種尺寸的刀具等。菲律賓在北、中、南部各有不同的武術風格。北部地區的技術屬於Palo largo(長棍),使用較長的棍與刀,而無徒手打法,強調遠距離之攻擊;中部地區則著重中、近距離方面,包含了棍、短刀、手搏腿擊法、擒拿、摔角等技術;南部屬回教區,技法以刀術為核心,也兼有徒手技巧。
編輯:Lele
審稿:Sissi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懂 菲 律 賓 多 一 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