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11月8日報導,菲律賓外長洛欽(Teodoro Locsin Jr.)當天在推特發文,要求菲律賓駐聯合國代表團在給中國投票,以填補國際法院法官明年5個空缺席位之一。但洛欽並未透露更多細節。
菲律賓總統發言人則在9日回應稱,菲律賓對中國候選人的支持是第一位的,而這體現了中菲兩國間「非常緊密」(very close)的關係。
在11月11日的國際法院法官選舉中,共有8名候選人爭取5個席位。中國籍現任國際法院副院長薛捍勤女士是其中之一,她將在此次選舉中尋求連任。
中國籍現任國際法院副院長薛捍勤女士
11月8日,菲律賓外長洛欽在推特發文稱:「你要將菲律賓的票投給中國在國際法院的候選人。這是你唯一的明確指示。」並@ 了菲律賓外交部和菲律賓駐聯合國代表團的推特帳號。
隔一天後(9日),洛欽在推特做出進一步補充。他告訴菲律賓駐聯合國代表團,現在他們需要投票給三國候選人——中國、日本和德國,並強調菲律賓不會在「這麼重要的事情」上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一份日期為2020年6月29日的聯合國文件顯示,菲律賓當時推薦了另一名日本法官巖沢雄司(Yuji Iwasawa)為國際法院法官,而不是中國法官薛捍勤。
對此,菲律賓外交部表示,由於此次選舉有多個席位空缺,所以菲律賓可以投票給多名候選人。
另據菲律賓媒體「ABS-CBN」9日報導,菲總統府當天就外長洛欽的發言做出回應。總統發言人哈裡·洛克(Harry Roque)告訴記者,菲律賓支持中國候選人薛捍勤,是因為她是亞洲國際法學學會的創始人之一。
洛克還說:「對中國候選人的支持是第一位的,因為薛法官已經是國際法院的一名現任法官,她有良好的記錄。這也進一步表明了菲律賓和中國之間非常密切的關係。」
菲總統發言人回答記者提問,視頻截圖
國際法院是聯合國司法機構之一,負責解決國家間的法律爭端。法官任期為9年,現任法官有資格連任。
根據國際法院規約,法官均為「品格高尚並在各自國家具有最高司法職位之任命資格或公認為國際法之法學家」。法官由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同時選舉產生,候選人必須在大會和安理會均獲超過半數的絕對多數票後才能當選。國際法院法官候選人不是由政府直接提名,而是由常設仲裁法院的法學家團體提名。
根據聯合國一份公開文件顯示,日內瓦時間11月11日,聯合國大會和安全理事會將舉行選舉會議,從8個候選人中選出5名國際法院法官。8位候選人中,有4位是現任法官,他們的任期將於明年2月5日到期。
其中,中國籍現任國際法院副院長薛捍勤女士是候選人之一,她將在此次選舉中尋求連任。其他候選人分別來自斯洛伐克、日本、烏幹達、奈及利亞、德國、克羅埃西亞和盧安達。
薛捍勤女士現年65歲,是布魯塞爾國際法研究院院士、亞洲國際法學會會長,有多年外交部和國際組織工作經歷。2010年5月,她當選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會議主席,為委員會歷史上首位亞州女性主席;同年6月,她當選國際法院首位中國籍女法官;2018年2月,當選國際法院副院長。
越贊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