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
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
上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女生陳宜家跳樓自殺身亡,震驚了整個留學圈和北美校園。
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生院長James Valentini確認了這一消息,表示惋惜和哀悼。
死亡女生
校方還群發了郵件:
校方信中強烈表示,如果學生有情感問題、心理問題,都可找到學校相關機構進行心理諮詢。
哥大專門開闢了一塊地方以供其他學生、職員向死者表達哀思。
警方表示,陳宜家現年22歲,大約凌晨1點左右從學校的宿舍樓7樓跳下,墜落在人行道上死亡。
據了解她出生於臺灣,隨後去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並作為交換生來到哥倫比亞大學深造。
而去年12月,哥倫比亞大學還有一名學生自殺身亡。
2014年,還有一名哥倫比亞大學的華裔女生李繼媛自殺身亡。
開始家人發現她失蹤一周時間,懷疑她遭人謀殺。
李繼媛
隨後,警方在李繼媛公寓的書桌上發現了一張寫給家人的遺書,顯示是李繼媛自己放棄了生命。
之後警方在紐約哈德遜河上發現了李繼媛的屍體。
29歲的李繼媛是哥倫比亞牙科學院四年級的學生,平時十分活躍,是美國學生牙科生協會主席,還是一名兼職的喜劇演員。
留學生屢屢自殺事件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什麼時候才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多一點關注,真正重視起來?
像哥倫比亞大學的李繼媛,平時活躍還擔任喜劇演員,卻突然自殺身亡。
可能生活中有很多人表面上是嘻嘻哈哈的樣子,內心卻感到孤獨抑鬱。
這類人群被稱為"外向孤獨症患者"
外向孤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善於交際,人緣也好,看起來每天都積極向上,因此是「外向」的。
然而,他們回家獨處的時候內心卻十分孤獨。因為他們內心敏感,卻不喜歡表現出來,不會刻意傾訴--因此周圍人認為他們內心強大,不用太多關心。
而且他們的朋友很多,卻沒有能傾訴內心情感的。
在競爭激烈且人際交往複雜的社會,過多的情感表露並不適合,外向孤獨症患者只好選擇壓抑和偽裝,因此看似"外向",實則"孤獨"。
然而長期壓抑情緒終會引起爆發--因此很多自殺者的朋友都很驚訝:她(他)怎麼會自殺?明明平時都很開心。
之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也發生了華人留學生自殺身亡的悲劇。
死者楊志輝(Zhi Hui Yang, 音譯)不僅品學兼優,而且熟悉他的人都覺得他是個開朗熱情的人。
因此很多人都被這個消息震驚了。
據了解,楊志輝在多倫多大學攻讀藥理毒物學(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Specialist Program),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
他2013年畢業於上海中學國際部,同年拿到獎學金考入多倫多大學。
他學習成績優異,績點高達3.96(滿分4分),原本2017年就要畢業。
從入學到今年3月,楊志輝共獲得校級、院系級七項獎學金和榮譽,實習經歷也是十分豐富:
楊志輝的同學不敢相信他會自殺,因為平時"他是個開朗熱情的人,愛好打羽毛球並且喜歡幫助別人"。
死者
就是如此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卻忽然在畢業前夕自殺身亡。出國留學就要從名校畢業,怎麼會想不開要去自殺?
課業、生活、情感、社交的壓力;身在異國他鄉沒人傾訴都可能是原因。
據了解,多倫多大學有8000名中國留學生。加拿大發生留學生自殺身亡的案例並非少數;留學出國背後的艱辛,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懂。
多倫多大學學生會副主席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的朋友和同學中有一半的人都感到抑鬱孤單。焦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
留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頻頻亮起紅燈,誰該關注?
廣告需求發郵件至:ad@iaskca.com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搶3折Costco商品
提示:由於微信屏蔽支付寶,
可用微信支付和信用卡付款啦!
用微信支付時遇以下提示:
請點擊確定後,長按二維碼可支付
原因:微信支付在技術上限制了文章跳轉連結。不涉安全問題,大家可以放心付款啦!
(可用微信支付和信用卡付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