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的元首最近似乎正在遭受癌症的魔咒。
8月底,在部署中程飛彈問題上與美國周旋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確診癌症辭職,幾乎與此同時,拒絕參與美國南海軍演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也傳出可能患上食道癌的消息。與安倍晉三首相相同的是,他們的問題均出現在消化系統。不同的是,65歲的安倍潰瘍性大腸炎病史有30多年,75歲的杜特爾特患有巴雷特食管。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健康危機,始於八月初的一則傳言,稱75歲的杜特爾特於8月15日,乘坐救護飛機從菲律賓達沃市飛往新加坡進行急症治療。杜特爾特的健康狀況反覆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8月25日,杜特爾特出現在國家電視臺上發表講話進行了闢謠。內容之一就是批駁關於他在家鄉達沃被一輛救護車送上飛機緊急前往新加坡治病的謠言;二是他同時在那次電視講話中承認,自己身患巴雷特食管症已數十年,之前醫生進行胃食管鏡檢查時,發現已接近一期癌症。醫生建議他停止飲酒,以免病情惡化。杜特爾特在電視講話中表示自己已遵照醫囑停止飲酒,以避免病情加重。此前,杜特爾特承認因酗酒罹患巴雷特食管症。
根據美國國立糖尿病與消化與腎臟疾病研究所的說法,巴雷特食道症是一種食道細胞病變的症狀,大多經由胃食道逆流所引起。這種疾病會發展成一種罕見的癌症:食道腺癌。
那麼杜特爾特現在身體狀況究竟如何?這需要先了解巴雷特食管到底是一種什麼疾病。巴雷特食管,英文名叫Barrett’s Esophagus,港臺地區稱為巴洛氏食道症,因為英國人Barrett首先報告發現的,所以這樣命名。它一般被認為是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併發症,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會成為食管癌的前兆。
所謂胃食道反流性疾病,指的是由於連接食道與胃部的食道括約肌鬆弛,使胃酸得以倒流入食道,引起火燒心、胃酸上湧等病徵。當慢性返流(chronic regurgitation)的胃酸進入食管,導致食管,即從口腔到胃的食物輸送管的表面組織開始出現類似腸道表面組織的特徵時,具體說,食管下段的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覆蓋,「巴雷特食管症」就會發生。
這種病名字一般人很少聽說,但全世界患者的人數卻相當多。美國的研究數據顯示,大約每六個美國人裡就有一位每周都有胃酸反流症狀,在這些人中,約有10%患有巴雷特食管。香港的最新統計數字,約有2.5%的居民有胃酸倒流現象,其中大約1%的患者會衍生為巴雷特食管。巴雷特食管在醫學上被認為是食管癌變的先兆,按照美國的權威數據,巴雷特食管患者發生食管腺癌的風險較正常人群高30倍,80%的食管腺癌發生在巴雷特食管的基礎上,因此這種癌症也被稱為巴雷特食管腺癌。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疾病的病程進展大體是這樣的:胃食管反流病——巴雷特食道症——食道腺癌。所以,無論如何,我們應該防止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生,或者如果發生了,我們該怎麼對待它,對它不管不顧,先不說胃食管反流病本身給人體帶來諸如「反酸、燒心」等的難受體驗,就拿它進一步可能會引起巴雷特食道症,而巴雷特食道症又有極大的可能進一步發展成食管腺癌,我們就不能放任自由。
那麼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是什麼呢?我們又該如何治療呢?針對這個疑問 ,道拓醫生在線團隊請到第二軍醫大學附屬公利醫院主任醫師聶志紅給大家進行詳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