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治水故事(68)】桂發二:科技治水,「一根筋搭牢」認準的事就堅持幹到底

2021-02-23 杭州五水共治

我叫桂發二,是貴仁科技創始人,今年是我參與科技治水的第十三個年頭,也是我擔任杭州市科技河長的第三個年頭。

我做科技治水企業的初衷,離不開中科院院士劉昌明的啟迪。2009年與劉昌明院士交流時,我深知治水是一門大學問,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生態有深遠的影響。中國科技治水起步晚於國外,國內水循環的數學模型和建模工具基本是國外產品的天下。而且這些工具做得太過專業,缺乏人文關懷。

科技治水的目標是將天上、地表、地下中的水數字孿生到虛擬數字世界中,模擬水循環的全生命周期,從而為人類的生產、生活、生態服務。我們原本希望用10年的時間研發出此產品,結果由於評估不足,現在用13年時間才初步完成此作品。

我們先在西藏苦寒之地做山洪預警,後面又到長委拜師學藝,打造了「長江流域洪水預報調度一體化系統」,然後又上岸進城做海綿城市、智慧水腦。實戰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思考,水這個行業的痛點、難點、堵點是什麼?這個時代科技治水需要什麼樣的治水神器?水管理的職能部門多,數據和系統各自獨立也是治水的痛點之一,能否通過一個平臺一網統管,實現系統治水、科技治水?

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非常榮幸我們在濱江創業,濱江給我們提供了好的科技治水全場景服務。我們在濱江打造了貴仁治水雲平臺,系統解決水安全、水環境、水平衡。

在濱江區政府的支持下,貴仁科技打造的「濱江治水雲平臺」,應用貴仁模型技術,為城市水治理打造智慧水腦指揮中心。平臺打通各部門數據壁壘,形成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等一系列問題,可感知、可預警、可溯源;形成事件「發現—派發—處置—反饋」全過程閉環管理,達到「部門聯動、平戰結合、一網統管」的目的。 以偷排為例,通過平臺的實時監測能夠迅速發現水質變化,通過水體運動的模擬可以定位偷排範圍,發送任務給對應的職能部門前往排查處理,如處理完成可及時更新處理狀態,結束這一任務周期。智慧水腦的治水理念獲得廣泛關注。在水環境治理上,我們也進行了創新嘗試。城市的汙水廠建在郊區,佔地面積大、市政管網等配套多、綜合成本高,我們在濱江永久河邊建造了景觀化分布式淨水廠,道法自然,將生活汙水就地處理、然後再回到自然。佔地面積2000平米,每天處理1.6萬噸汙水,淨化後的水達到準III類水標準。景觀化的設計,與公園濱、花城濱、國際濱和諧一致。

貴仁科技將持續秉承「貴在踐行、仁為己任」的理念,用科技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人水和諧。

相關焦點

  • 春天來了 東斜村美麗的治水故事
    北白象東斜村作為樂清市最早啟動清淤活動的村莊之一併且是名聞遐邇的治水先進這其中又有怎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跟隨時間的腳步,聽聽東斜村的故事吧~村幹部想做點事,只勸百姓是 勸不動的,要讓群眾認識到環境整治的重要性,就必須村幹部帶頭先幹。村幹部衝在前頭,村民們也沒閒著。
  • 2019年杭州治水成績耀眼,今年治水將開展五項競賽、十大行動
    「今年杭州市治水辦開展『五項競賽、十大行動』,每個月對各區縣都要進行積分考核排名,濱江區年初就誓志努力奪取2020年大禹鼎,因此倍感壓力,開局就要衝刺。為此,我們前幾天專門下發了《關於做好五一期間五水共治及河長制工作的通知》,就是想合理擠佔休息時間,迎頭趕超……」濱江區治水辦常務副主任韓知初說。
  • 樂清鐵腕治水!已有6人被拘留
    5月3日,樂清市委市政府部署「鐵腕治水」專項執法行動,在全市範圍內依法嚴厲查處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嚴懲造成涉水環境汙染的企業和個人。
  • 【剿劣在行動】"好同志"張永興:從崗位退下 在治水裡重新幹起來!
    但他卻在新的「崗位」上幹得不亦樂乎。原來,他從2013年9月開始就加入了袁花鎮天仙街社區業餘治水監督隊,一直堅持到現在。     自領取任務以來,張永興不止做好自己的分內事,還利用業餘時間自願包攬了整個袁花鎮的河道巡查工作,力爭為治水工作獻上自己的一份力。
  • 明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什麼意思?什麼年景?
    前兩天在村裡串門的時候,就聽見有老伯手裡拿著曆書,一本正經的分析: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地,十人分餅,從這上面來看,現在還不能保證明年的糧食能有一個好收成。農村老人這種預測年景的方法,對應的是我們的幹支紀法。根據幹支紀法,農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二是第一個循環圈,十二天對應的是十二屬。
  • 《5愛體育》明日預告——運動視角看治水 「五水共治」成果訪談
    由寧波市體育局寧波市體育總會寧波市「五水共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共青團寧波市委寧波廣播電視集團寧波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運動視角看治水體育局局長陳瑜聽五水志願者分享治理情況在活動現場主持人現場採訪了體育治水志願者
  • 福建沙埔鎮:多措並舉勤治水 提升生態水環境
    2019年07月26日 00:25:31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7月26日電 7月25日,為進一步提高沙埔鎮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和防洪排澇減災能力,去年以來,沙埔鎮以全域治水為契機,在全鎮掀起一輪綜合治水高潮。
  • 由「多龍治水」轉向「一龍治水」,貴州水投都勻水務有限公司揭牌
    貴州水投都勻水務有限公司的掛牌成立,是都勻市和省水投集團對推進都勻市水務一體化事業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標誌著都勻市實施水務一體化改革,由「多龍治水」轉向「一龍治水」,實現對水資源高效利用,提升水務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新開端和全新階段。市領導李景寬、蒙祖偉、張忠於、徐軻、王豫傑出席儀式。
  • 關於治水,看研粉們有何高見→
    又到周日啦,一周過得太快有什麼事讓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 水環境治理 | 著墨「治水 建城 為民 」 繪就邕城美好前景
    「強治理」是一項關乎民生福祉的關鍵工作,近年來,南寧市堅持以「治水、建城、為民」為城市工作主線,高標準高水平推進綜合整治。「十三五」期間,「百裡秀美邕江」全面展現,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從生態環境到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硬體」基礎與「軟體」服務並重,不斷給予市民從物質到精神上的富足。曾經,亭子衝兩岸亂搭亂建現象嚴重、地下排水管道錯綜複雜,每天有10萬噸汙水溢流進入。
  • 在線調查|河道變「綠道」 金華這個治水「瑕疵」何時能讓人滿意?
    治水,是順應民心之舉,更是惠及民生之舉。面對治水「瑕疵」,面對百姓期盼,金華市治水工作還需加把勁。
  • 北控水務治水之路的又一抹金——助力鶴山文化繁榮盛興,打造水產業鏈示範城市
    我們以「6+8」的治水理念 (即6色工程:藍、綠、青、灰、黑、金與8個水主題: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水管理、水經濟),建設一條具有嶺南水鄉特色,富有休閒、文化元素,煥然一新的沙坪河。推動鶴山歷史文化傳承,弘揚民族精神,打造金色工程,帶動城市經濟繁榮。民心所向,匠心築夢。
  • 治水提質丨沙背壢河治理完成 水體清澈居民點讚
    龍崗區治水提質融媒組出品  龍崗區治水提質融媒組記者 張祥 通訊員 龐軍  龍崗區治水提質融媒組編輯 鍾海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
  • 杭州人愛吃的河蚌,在城北這幾條河裡養了80萬隻…卻用來幹這事→
    但是以往,這些河蚌投放之後,由於河底淤泥較厚,存活率並不高,因此治水效果也一直不佳。不過今年,拱墅區的「紅旗河片區」卻通過一項黑科技實現了河蚌治水,水質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一起去看看這套神奇的治水「黑科技」。在紅旗河片區邊的一個辦公室,有一個模擬「紅旗河片區」水下環境的生態系統。
  • 蘇浙滬河長聯合巡河 一體化大治水重塑「夢裡江南」
    隨著浙江的「五水共治」戰略與江蘇「263」專項行動相繼展開,轟轟烈烈的治水行動讓各自境內水域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其中交界水域的治理也逐漸受到雙方的關注。抓住機遇,吳江區與秀洲區先行先試。2015年,陽城村與聖塘村聯合開展1.9公裡河道清淤,讓雙方嘗到合作的甜頭。
  • 「五水共治」最前線|發著高燒,拄著拐杖,「難兄難弟」不找到排汙口不罷休
    「五水共治」工作現場,看到陳杰拄著拐杖,一瘸一拐而來,發著高燒的胡浩與其相視一笑,這一笑間有著身為「難兄難弟」的瞭然,更有著對彼此
  • 要聞精選 | 回山鎮屯外村:多措並舉 增強治水成效
    深化五水共治 剿滅劣V類水回山鎮屯外村:多措並舉 增強治水成效回山鎮屯外村是個只有6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但在治水工作中,該村按照我希望早點建好,這樣更好,讓我們坐坐玩玩,特別舒服,現在這樣堆放著我們走路也不方便。已經這樣建設了公園應該建設好,讓老百姓可以享受,老人可以坐坐。外小將村建設農民公園的初衷是為了讓村民在茶餘飯後有活動休閒的好去處。根據項目進程安排,2016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但是,到目前為止只完成工程總進度的80%左右。
  • 聚焦100秒丨金華市生態環境局浦江分局: 《不忘治水初心 牢記環保使命》
    不忘治水初心 牢記環保使命不忘初心,再接再厲;牢記使命,善作善成。我們將牢記黨的囑託,立足環保崗位,懷揣一腔赤誠,以建設生態文明為己任,不負韶華,持續奮鬥。浦江分局要在「為人民謀幸福」上有作為,就要不忘治水初心,牢記環保使命。我們聚焦統籌謀劃,推動主題教育有序展開。
  • 爭創中山治水標杆 助力灣區環境提升
    集團從總體設計方案開始,組建專家團隊,召開專項方案評審會,充分借鑑深圳河成功治水經驗,並結合火炬開發區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路線,對項目總體方案、控源截汙、活水循環、智慧水務等重要專項方案進行評審,確保設計方案的目標可達性。為加強內外溝通協調,逐步化解項目推進位約因素。中山項目團隊通過總體計劃及實施節點管控,提高配合度和實施進度。
  • 每天6點就開始巡河,已堅持一年時間了,猜猜他是誰~~
    沿著白慎河走下來,大概要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是怎樣的心態讓他堅持這樣做呢?之所以堅持了一年每天6時巡河,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通過巡河身體更加健康了。「走在岸邊,能隱約聞到淡淡的河水味,很純淨,心情特別放鬆。」 林家麟認為水清了,後續的養護管理很重要,而這離不開村民的努力。「只是『政府治水』遠遠不夠,要向『群眾治水』轉變。」他在巡河時,很多人被他的行為感動,都主動參加到全民治水的隊伍中來。這讓林家麟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