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河小流成為生命中的美麗,
已是每一個樂清人的共同心願。
北白象東斜村作為樂清市最早啟動清淤活動的村莊之一
並且是名聞遐邇的治水先進
這其中
又有怎麼樣的故事呢?
讓我們跟隨時間的腳步,
聽聽東斜村的故事吧~
東斜村黨支部發動村民治水。 包建武 攝
自2014年東斜村啟動白慎河的清淤工程,村民們經常看到村黨支部書記林家堯和村委會主任高元輝 一人一頭,抬著百斤多重的木樁,在河床打樁。當時兩人都已60多歲,做起重活頗顯吃力,但仍帶著村民下河,積極參與清淤和監督工作。
村幹部想做點事,只勸百姓是 勸不動的,要讓群眾認識到環境整治的重要性,就必須村幹部帶頭先幹。村幹部衝在前頭,村民們也沒閒著。
有一次,村裡的圍欄出現缺口,臭黑淤泥流向稻田,情況緊急,村幹部及村民紛紛脫掉衣服跳進臭土潭中堵缺口,短短2小時,大多數人所接觸過淤 泥的部位密密麻麻出現紅點,奇癢無比,但是沒有人有怨言。
村民林國強同樣勇敢地跳進堆場中堵缺口,
黑臭的淤泥沒到了他的胸膛,事後他說:
治水開始後村幹部的所作所為大家心裡透亮,我沒理由不出力。
一位暫住在東斜村的新樂清人,將孩子吃剩的早餐隨塑膠袋一起扔進了河裡。這一幕正巧被在岸邊巡查的村雙委幹部看到,大家按照村規民約對她進行了100元處罰。
這是村裡的「治水第一罰」,起初這名女子有些不情願,但村規民約對此有著詳盡記載,女子自知理虧,繳納了罰金。此後,她再沒出現亂扔垃圾的行為。幾天後,村雙委幹部將罰上來的100元錢又送回到她家。
經過這次罰款,這名女子對保護環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她說,過去總覺得治水是村幹部的事,經過這次教訓,才真正明白自己也是治水工作中的一分子。
罰款只是手段,並不是目的,大家都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如今,大多數人已經知道了我們村的規矩,不亂扔垃圾了。只要自家環境衛生好起來,客人們的垃圾就會丟不下手,東斜村的環境也將持續乾淨整潔。
林家麟老人是低保戶,清淤開展後,已經70多歲的他擔任村裡的治水記工員,按規定可以領到4000元補貼,他卻將自己的工分壓了一半還打了折扣,只領了600多元。
故事講完了,
但是東斜村作為
溫州市生態村、環境整治樣板村,
其間的努力
自然不是幾個故事就可以全部說完的。
新的一年,
希望在所有人的努力下
樂清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倡導綠色生活,不向河道扔垃圾、房前屋後綠化美化潔化,做到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生態環境整治(「五水共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共同守護樂清的藍天碧水!
來源:樂清生態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