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號到12號三天,我和15個夥伴一起,從敦煌附近的婁樓山出發,徒步88公裡,最後抵達塔爾寺。三天裡我們穿越了丘陵、黑戈壁、鹽鹼地、河谷、河床、小雅丹等多種地貌,在肉眼可見銀河的璀璨星空下夜宿,在清晨一片靜穆中向著朝陽行進,在烈日和風沙中體驗人類的渺小和團隊的偉大,在超越體力極限後感受達成目標時的成功喜悅和激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這次戈壁挑戰不僅僅是一次徒步,而是一個融合了理念和活動設計的領導力項目。作為活動的一部分,老師讓參與挑戰的每個人寫一篇反思和感悟。這三天帶給我非常多的極致體驗,回到北京醒來的第一個早上,腦子裡像放電影一樣不停地閃現戈壁挑戰時的種種情形。感悟很多,其中最深的一個就是我再次感受到精神力量對於人類有多麼重要。
我第一次接觸到「精神的力量」這個詞是我大約十歲左右。當時我家住在父母工作的學校院裡,有一次我碰到學校的幾個年輕老師,其中一位老師在發高燒,我問他為什麼病了沒去休息,他說「人是靠精神的力量活著的」。當時我不懂其中的道理,但對這句話印象特別深,至今都記得。
2012年我在佳通集團UID公益基金工作,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彼得·聖吉和奧託·夏莫博士合作,把基於《第五項修煉》和《U型理論》的跨界領導力項目引入中國。在這個行動學習項目一開始,兩位學者就強調這個領導力項目關注的是領導人的內心,而不是術的層面的東西。因為一個領導者做什麼、怎麼做,都和其內在世界、心智模式、境界格局有無比大的關係。內在是源頭,這也往往是領導力的盲點。
和很多人一樣,每到年底,我會回顧過去的一年,梳理自己有哪些成長和收穫,有哪些缺點和不足。自從在南都基金會擔任負責人以來,我發現每年最大的收穫都是在內心世界的層面,這也很好地印證了領導力的源頭在於領導者自己的內心。
2015年,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明白了作為一個機構負責人,必須受得了委屈,任何問題不管是不是我的錯,我都要扛下來,因為我是最後的責任人。2016年,我最大的收穫是領導者必須具備勇氣。很多事情我們以為很難,實際上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去挑戰,而一旦突破了內心的障礙,真正去做的時候,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2017年的收穫是要堅定,2018年的收穫是要有恆心。達成組織的目標,成就一番事業,並不能一蹴而就,我們很多時候低估了堅持的力量。尤其對於南都基金會,我們的使命是支持民間公益,這是一項需要幾代人堅定、持續付出努力的事業。
2019年和2020年,我最大的收穫是要敢於真正打破自己、讓自己不舒服。在舒適圈待久了,即便再願意反思,也容易滋生自滿的情緒和產生路徑依賴。所以,我開始了在商學院的學習,開始了我從小視為畏途的跑步,也參加了戈壁挑戰。對於一個組織來說,同樣如此,我們過往成功的經驗也許會成為我們未來發展的枷鎖,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靠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不做突破遲早會被淘汰。
戈壁挑戰的三天經歷,我好像是打通任督二脈似的,讓我再次想起了小時候聽到的「精神的力量」,也讓我聯想到過去幾年的年終感悟。這些都讓我領悟到領導者內心的力量對於推動事業發展和組織發展有多麼重要;在個人層面上,一個強大的內心世界關係到人能不能有質量地生活。
謝謝戈壁,讓我再次體會精神的力量!
關於豔妮說
南都基金會秘書長彭豔妮講述職場故事觀察,思辨行業動態趨勢,解讀公益熱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