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警察的表現,成為這場「動搖國本」之亂的一個焦點。
如此近距離地射殺一個抗議者,國會警察6日這一槍,再次展現「強力執法」的一面。
騷亂次日,國會警察局長斯蒂文·桑德也辯護說,面對數千名暴徒,警方及其執法夥伴做出了「勇敢反應」。最新消息說,一名在國會騷亂中遭抗議者攻擊而受重傷的國會警察,已於7日晚間不治身亡。
但警方足夠強硬了嗎?美國多位政客都不認同。
國會參眾兩院議長麥康奈爾和佩洛西等都抨擊警方高層制暴不力。共和黨資深參議員格雷厄姆甚至直言,「9·11」過去20年了,美國警察「怎麼還能輸這麼慘?」他還聲稱,警方當天「應該使用致命武器」。
面對激烈抨擊,斯蒂文·桑德以及參眾兩院的警衛官,7日先後被迫辭職。
國會大佬們的「憤怒」,預示著圍攻國會的事不會輕易了結。
有報導說,6日暴亂發生後不久,就有來自超過18個執法機構的警察及國民警衛隊被緊急調往華盛頓,幫助平息暴亂。
數小時後,國會大廈秩序剛一恢復,執法當局針對騷亂者的清算就連夜開始了。
美國代理司法部長傑弗裡·羅森說,聯邦刑事檢察官們「徹夜」未眠,與國會警察局、聯邦調查局、華盛頓警察局、菸酒槍枝及爆炸物管理局等合作,「搜集證據、辨識肇事者,並視情況提出聯邦控罪」。
FBI局長克里斯多福·雷也證實,已部署聯邦調查局的「全面調查資源」參與其中。
數以百計的調查人員連夜行動,辦案效果立顯:
短短36個小時內,就有55人分別在聯邦以及地方法庭受到指控。罪名都與非法進入國會有關,包括違反槍枝法規和盜竊政府財務等。
除了大規模出動官方人員,執法部門還試圖發動社會力量。
FBI和華盛頓警方都在鼓勵民眾幫忙指認暴徒。一些參與騷亂者曾在社交媒體上以視頻或照片形式「直播」攻擊國會的過程,現在這些都成了「犯罪證據」,他們中不少人很快就被揪了出來。
但有些美國網友覺得,光是根據官方照片或網上顯而易見的證據指認,太小兒科了。
這些美媒口中的「民間業餘網絡偵探們」決定自行增加難度,搞起「人肉搜索」,挖掘更多騷亂者的身份信息:「讓我們點名羞辱他們吧!」
雖然圍攻國會的一些人6日成功「逃離」現場,但他們很難「全身而退」,一時半會還擺脫不了警方等執法部門的追究。